一 古籍文献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汉)董仲舒撰,(清)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75年版。
(汉)高诱注:《吕氏春秋》,上海书店1992年版。
(汉)刘向集录,范祥雍笺证:《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汉)刘歆编,(晋)郭璞注:《山海经传》,宋淳熙七年池扬郡斋刻本。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汉)王逸:《楚辞章句》,《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曹楚基、黄兰发点校:《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
(南朝·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朝·梁)萧统等编,(唐)李善、张铣、吕延济、吕向、刘良、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
(南朝·梁)萧统等编,(唐)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南朝·梁)钟嵘:《诗品》,中华书局1991年版。
(北朝·北齐)颜之推撰、赵曦明注,卢文弨补注:《颜氏家训附传补正补遗》,中华书局1985年版。
(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晁补之:《鸡肋集》,《四部丛刊·鸡肋集八·离骚新序中》,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宋)晁公武撰,孙猛校正:《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台北:艺文印书馆1968年版。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陆九渊:《陆象山全集》,中国书店1992年版。
(宋)梅尧臣:《宛陵集》,《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宋)钱杲之:《离骚集传》,《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版。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
(宋)吴仁杰:《离骚草木疏》,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版。
(宋)严羽:《沧浪诗话》,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张载著,章锡琛点校:《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
(宋)郑樵:《通志》,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宋)朱松:《韦斋集》,《四部丛刊续编集部》,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朱熹著,朱杰人等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中华书局1988年版。
(明)陈第:《屈宋古音义》,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明)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明)黄文焕:《楚辞听直》,《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四库全书·子部七九·医家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明)陆时雍:《楚辞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明)汪瑗:《楚辞集解》,《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明)汪瑗撰,董洪利点校:《楚辞集解》,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清)陈本礼:《楚辞精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戴震:《屈原赋戴氏注》,《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戴震:《屈原赋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
(清)胡文英:《屈骚指掌》,《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清)李陈玉:《楚辞笺注》,《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林云铭著,彭丹华点校:《楚辞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清)马其昶:《屈赋微》,《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清)屈复:《楚辞新集注》,《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版。
(清)王夫之:《楚辞通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清)王夫之:《楚辞通释》,《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楚辞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王闿运著,吴广平校点:《楚辞释》,岳麓书社2013年版。
(清)王懋竑:《朱子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魏晋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2000年版。
(清)章学诚:《章氏遗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二 今人专著
白铭:《二十世纪楚辞研究文献目录》,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
陈来:《朱子书信编年考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陈来:《朱子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陈炜舜:《屈骚纂绪》,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8年版。
陈子展:《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褚斌杰:《屈原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崔富章、李大明主编:《楚辞集校集释》,《楚辞学文库》第一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戴志钧:《论骚二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61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顾颉刚:《古史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何天行:《楚辞作于汉代考》,中华书局1948年版。
洪湛侯:《楚辞要籍解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胡适著,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黄灵庚:《楚辞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姜亮夫:《楚辞通故》,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蒋天枢:《楚辞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蒋维乔、杨大膺:《宋明理学纲要》,岳麓书社2010年版。
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柯敦伯:《宋文学史》,载柳存仁等著《中国大文学史》,上海书店2010年版,下册。
李诚:《楚辞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诚、熊良志主编:《楚辞评论集览》,《楚辞学文库》第二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李大明:《汉楚辞学史》(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永明:《朱熹〈楚辞集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李中华、朱秉祥:《楚辞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梁启超等著,胡晓明选编:《楚辞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林庚:《天问论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刘永济:《屈赋通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刘永济:《屈赋通笺附笺屈余义屈赋音注解屈赋释词》,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吕思勉:《理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马积高:《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孟修祥:《楚辞影响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潘立勇:《朱子理学美学》,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潘啸龙、毛庆主编:《楚辞著作提要》,《楚辞学文库》第三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彭毅:《楚辞诠微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9年版。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钱穆:《朱子新学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
钱锺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孙巧云:《元明清楚辞学史》,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孙作云:《孙作云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檀作文:《朱熹诗经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汤炳正:《楚辞类稿》,巴蜀书社1988年版。
汤炳正:《汤炳正论楚辞》,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汤漳平:《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汤漳平、陆永品:《楚辞论析》,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王国维著,谢维扬等主编:《王国维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王力:《王力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王泗源:《楚辞校释》,中华书局2014年版。
王锡荣:《楚辞新论及其他》,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吴洋:《朱熹〈诗经〉学思想探源及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谢无量:《楚词新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谢无量:《诗经研究》,《谢无量文集》第七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文集》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谢无量:《朱子学派》,中华书局1932年版。
熊良志:《楚辞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版。
徐志啸:《楚辞研究与中外比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论纲》,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颜翔林:《楚辞美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杨金鼎主编:《楚辞评论资料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易重廉:《中国楚辞学史》,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尹锡康、周发祥主编:《楚辞资料海外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游国恩:《楚辞概论》,北新书局1926年版。
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游国恩主编:《离骚纂义》,中华书局1982年版。
游国恩主编:《天问纂义》,中华书局1982年版。
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余恕诚主编:《中国诗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郁沅、张明高编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曾毅:《中国文学史》,泰东图书局1915年版。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屈原学会编:《楚辞研究》,齐鲁书社1988年版。
钟泰:《中国哲学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
周建忠、汤漳平主编:《楚辞学通典》,《楚辞学文库》第四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周予同:《朱熹》,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朱碧莲:《还芝斋读楚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朱季海:《楚辞解故》,中华书局1963年版。
朱自清:《诗言志辩》,岳麓书社2011年版。
作家出版社编辑部编:《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三 期刊文章
陈庆元:《平林欸乃声尤在——朱熹〈武夷棹歌〉的文化底蕴》,《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4期。
陈庆元:《宋代闽中理学家诗文——从杨时到林希逸》,《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戴志钧:《论朱熹楚辞学说得失根由》,《北方论丛》1989年第3期。
戴志钧:《朱熹在楚辞研究中的开拓性贡献》,《文史哲》1990年第3期。
傅斯年:《宋朱熹的〈诗经集传〉和〈诗序辩〉》,《新潮》1919年第1卷第4号。
高秋风:《楚辞研究在台湾(1947—2009)》,《云梦学刊》2010年第6期。
龚书辉:《朱子攻击〈毛诗序〉的检讨》,《厦大周刊》1934年第14卷第11、12期。
郭建勋:《扬雄及其〈反离骚〉之再认识》,《求索》1989年第5期。
郭绍虞:《朱子之文学批评》,《文学年报》1938年第4期。
韩锋、黄见容:《试论宋代〈天问〉注释特色——以洪兴祖、朱熹、杨万里三家为考察对象》,《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
黄中模:《扬雄的〈反离骚〉及其引起的论争》,《江汉论坛》1982年第6期。
乐爱国:《朱熹:一位被遗忘的天文学家》,《东南学术》2002年第6期。
李永明:《朱熹〈楚辞集注〉成书考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林唯纯:《略论朱熹注〈楚辞〉》,《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
卢平忠:《理学的困惑——朱熹〈楚辞集注〉思想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5期。
罗根泽:《朱熹对于文学的批评》,《中国学术》1946年第1期。
莫砺锋:《朱熹楚辞学略说》,《求索》1983年第3期。
朴永焕:《朱熹的文学观和他注释〈楚辞〉的态度》,《天府新论》1995年第4期。
沈时蓉:《论韩愈文论观的矛盾与统一》,《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石文英:《朱熹论风骚》,《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汤用彤:《理学谵言》,《清华周刊》1915年第13—29期。
汤漳平:《楚辞研究两千年》,《许昌师专学报》1989年第4期。
汤漳平:《从出土文献看〈诗〉〈骚〉之承传》,《中州学刊》2013年第2期。
王玫:《〈离骚〉性恋模式试探》,《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夏之卷。
王玫:《论扬雄》,《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2期。
王玫、施年花:《诗之“体”初探》,《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
王昕:《文儒朱松的情感结构与人生追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徐志啸:《楚辞与巫风》,《学术论坛》1985年第4期。
赵峰:《论朱熹的格物致知之旨》,《孔子研究》1988年第4期。
赵明玉、吴长庚:《朱熹王夫之对屈原精神的阐释》,《武夷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赵勋乖:《朱熹论屈原之过》,《求索》2011年第6期。
郑振铎:《读〈毛诗序〉》,《小说月报》1923年第14期。
周建忠:《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云梦学刊》2001年第6期。
周建忠:《“兰意象”原形发微:兼释〈楚辞〉用兰意象》,《东南文化》1999年第1期。
朱碧莲:《略论几种有影响的〈楚辞〉旧注本》,《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
四 学位论文
梁升勋:《朱子〈楚辞集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师范大学,1987年第5期。
林姗:《宋代屈原批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朴永焕:《宋代楚辞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1996年。
孙光:《汉宋楚辞研究的历史转型——〈章句〉、〈补注〉、〈集注〉的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6年。
赵勋乖:《宋代楚辞学》,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