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振山、朱永浩:《日本流通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2期。
才旦贡布:《GIS技术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研究》,《南方农机》2020年第2期。
曹江宁:《基于B2C电子商务商流与物流超网络研究》,《商业时代》2014年第35期。
陈国进:《广州市交通拥堵政府治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陈虎:《物流配送中心运作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陈建等:《盈亏平衡分析与赢得值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陈建源等:《“互联网+”下企业生产物流问题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0期。
陈明非等:《考虑服务效率的无人系统多式联运自适应优化策略》,《工业工程与管理》2020年第5期。
陈蓉琳:《铜仁市物流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通公司为例》,《福建电脑》2015年第1期。
程艳、王性猛:《GPS与北斗导航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年第1期。
仇新红:《基于面向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B2C电子商务模式思考》,《电子商务》2020年第7期。
崔介何:《物流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戴卓:《区域物流供给和需求评估及协调性研究——以江西省为例》,《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邓俊:《条码技术在制造业ERP系统中的应用》,《现代信息科技》2019年第2期。
丁海军:《RFID技术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应用》,《电子世界》2020年第11期。
丁肖萌:《露天煤业煤炭物流发展问题研究》,《劳动保障世界》2018年第6期。
董雷、刘凯:《物流枢纽的内涵与特性分析》,《综合运输》2008年第3期。
杜志平、贡祥林:《国内外跨境物流联盟运作机制研究现状》,《中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2期。
冯朝军:《我国物流需求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冯耕中等:《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第2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冯正强、刘婉君:《物流绩效对中国机械运输设备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9年第1期。
傅莉萍:《运输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高康、王茂春:《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统计与决策》2019年第8期。
高铭泽:《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策略研究》,《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2期。
高翊宸、杨睿娟:《RFID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当代经济》2018年第22期。
公彦德:《“互联网+回收模式”激励机制创新——以百度回收站为例》,《中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4期。
龚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物流成本降低的路径》,《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古桂琴:《作业成本法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构建》,《财会通讯》2016年第14期。
郭宝林:《新时期企业发展的第三利润源:销售物流体系的构建》,《中国市场》2008年第2期。
黄金霞:《基于F2B农产品电商模式的仓储管理分析》,《中国市场》2020年第2期。
黄帅、张一岚:《手机在流通环节中所使用到的物流包装技术》,《中国市场》2020年第10期。
黄毅等:《物流节点体系布局和建设规划实证研究——以四川省巴中市为例》,《物流技术》2017年第12期。
黄正睿等:《集成LoRa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急环境监测数据获取与传输技术》,《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0年第7期。
季百成:《西安仓库租赁市场调研及分析》,《当代经济》2018年第7期。
贾帆帆:《东莞城市生活废弃物物流问题与对策》,《绿色科技》2020年第6期。
贾欣欣:《铁路现代综合物流园信息系统的构建研究》,《铁路采购与物流》2018年第3期。
检验检疫局:《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版。
姜大立等:《车辆路径问题的遗传算法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6期。
蒋进超、李正明:《物联网技术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初探》,《电子商务》2019年第4期。
蒋兴宇:《国际工程项目供应链下的物资采购管理研究》,《新经济》2016年第24期。
蒋秀梅、林秀敏:《装卸搬运及其合理化》,《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第17期。
矫健等:《基于条码扫描技术的配送签收系统设计与实现》,《物流科技》2019年第3期。
乐辉:《GIS技术及其在公路交通信息化中的运用》,《数字通信世界》2019年第10期。
李崇欣:《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管理问题探讨》,《现代营销》2019年第1期。
李春香:《绿色流通加工的内涵及其发展路径探讨》,《物流科技》2012年第11期。
李洪海、程文明:《GPS、GIS技术与数字物流》,《物流技术》2002年第8期。
李佳、靳向宇:《智慧物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模式构建与展望》,《中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8期。
李金鸣:《国际工程物资采购风险与控制策略研究》,《时代金融》2018年第6期。
李静等:《吉林省农村电商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李俊亭等:《EIQ-ABC分析法在物流中心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物流科技》2020年第5期。
李利晓:《RFID技术在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智库时代》2019年第13期。
李琳娜:《浅析零售行业装卸搬运活动的优化》,《才智》2013年第24期。
李美霞、李卫东:《企业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物流技术》2010年第12期。
李宁、刘铮:《基于物流视角下的装卸搬运研究——以振华货运公司为例》,《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5期。
李倩、张嫚:《RFID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年第11期。
李琼:《电子产品运输包装方案案例设计与优化》,《上海包装》2016年第8期。
李秋正等:《我国跨境电商通关监管生态系统演化创新的动力机制》,《中国流通经济》2020年第5期。
李石松:《综合运输体系多向关联视角下产业空间格局的重塑与优化》,《学术探索》2015年第11期。
李松庆:《物流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李骁腾、赵媛媛:《公司销售物流的内涵及运作模式探索》,《中国商贸》2015年第8期。
李新龙等:《国际工程物资运输包装管理浅析》,《纳税》2017年第31期。
李勇:《企业铁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物流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1期。
林俊:《“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研究》,《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7期。
林庆:《物流3.0:“互联网+”开启智能物流新时代》,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版。
刘常宝:《现代物流概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刘国巍、邵云飞:《物流仓储装备创新网络演化与物流业发展协调度——基于PP-GCOTN-CDOCS模型》,《中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7期。
刘丽军:《电子商务商流和物流技术超网络有效结合方法初探》,《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年第6期。
刘玲:《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规则分析》,《中国海商法研究》2020年第2期。
刘玲、宋伟:《RFID在河北省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山西农经》2019年第19期。
刘明、杨路明:《区域物流的产业效率、空间互动与协调发展——基于全国277个地市级城市的数据实证》,《中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8期。
刘平平:《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的仓储管理分析》,《化工管理》2019年第9期。
刘松等:《转运限制下的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0年第7期。
刘竹轩:《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其优化途径》,《中外企业家》2019年第29期。
刘子毅:《京东物流战略研究》,《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6期。
卢江等:《仓库装卸搬运系统的分析及优化对策》,《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第10期。
罗丽丽、赵予新:《物流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年第1期。
罗顺财等:《GIS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站位规划中的应用》,《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年第24期。
罗松涛:《物流中心运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马明金:《加强道路危险货物的运输管理及对策研究》,《中国市场》2013年第34期。
毛黎霞:《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9期。
孟一君:《创新理念下物流企业服务管理一体化探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年第1期。
孟一君:《新时代背景下RFID技术的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究》,《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35期。
米子秋:《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国新通信》2018年第7期。
苗延旭:《探究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年第18期。
聂艳玲、冯永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对策》,《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
宁方华、胡春婷:《考虑自建仓库时的集团企业多级物流网络规划研究》,《经营与管理》2018年第12期。
潘福全等:《轨道交通施工点对周边道路交通影响分析及交通组织优化研究》,《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裴英梅:《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构建研究》,《科技视界》2019年第35期。
平海:《流通加工作业安排的建模及计算机模拟方法》,《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第14期。
齐俊鹏等:《面向物联网的无限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年第29期。
钱慧敏等:《“智慧+共享”物流耦合效应评价》,《中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11期。
钱蓝、宋华明:《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供应物流协同有效性实证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曲爱玲等:《RFID技术在食品追溯中的应用》,《农产品加工》2020年第8期。
任红红、赵宁:《国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27期。
任亮等:《考虑客户时间偏好的第四方物流路径优化问题》,《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12期。
沈进波:《利用RFID技术实现零售仓储物流领域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年第14期。
沈颂东等:《东北振兴的产业重构与空间布局——基于振兴目标、资源优势和物流成本的综合分析》,《经济纵横》2020年第6期。
宋玉丽:《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研究》,《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年第2期。
孙承芳:《二维条码技术在仓储管理中应用方法探究》,《知识经济》2020年第10期。
孙伟伟、韩杰尧:《GPS、GIS技术在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汽车实用技术》2018年第23期。
汤余南:《GIS在物流分析活动中的功能及模型探讨》,《物流技术》2010年第16期。
陶君成:《中国物流经济发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汪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年版。
汪鸣:《新经济发展空间战略与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综合运输》2015年第1期。
汪再文:《世界包装机械发展趋势》,《中国包装工业》2005年第10期。
王锋、张艳军:《公路路线设计中GIS技术应用》,《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年第12期。
王海东:《浅析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科技信息》2012年第33期。
王慧等:《物流配送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佳琪:《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物流科技》2020年第4期。
王湔璋:《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及可行性研究》,《中国商论》2015年第23期。
王锦:《探讨大数据时代下对弹性预算法的改进》,《现代商业》2015年第6期。
王梦缘等:《湖南省物流需求与居民消费及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年第3期。
王庆瑞:《关于物流包装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分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年第5期。
王顺林、陈一芳:《“互联网+”物流信息安全管理的用户行为路径优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8年第16期。
王彦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整车销售物流管理系统研究》,《物流技术》2017年第1期。
王玉:《浅析电子商务商流和物流技术超网络有效结合的路径》,《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14期。
王之泰:《从“黑大陆”到“灰大陆”——我看中国物流30年》,《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第11期。
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第四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魏兰等:《基于管控与追溯服务的配送中心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起重运输机械》2015年第7期。
吴承建、彭建良:《运输与仓储技术》,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版。
吴承健等:《物流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吴金:《基于RFID技术的福建省汽车配件追溯体系的研究》,《电脑与电信》2016年第12期。
吴鹏飞等:《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逆向物流量及其库存成本模型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16年第10期。
吴群、程浩:《平台型电商企业物流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
夏德建等:《自建vs.并购:物流一体化竞争下的电商平台演化博弈》,《中国管理科学》2020年第4期。
肖艳:《零担物流市场变革下智能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创新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19年第8期。
徐宪平:《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许丹丹:《物流企业EDI技术应用策略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16期。
许智科:《智慧物流视角下医药仓储管理优化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年第10期。
闫柏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物流科技》2016年第7期。
闫国礼:《铁路装卸搬运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探讨》,《铁道货运》2014年第10期。
严慧敏:《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研究》,《纳税》2018年第35期。
颜丽玲等:《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与物流视角下的中国信息地理空间特征》,《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第9期。
杨公羽:《工程测量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2019年第15期。
杨华玲、王力锋:《货位载重约束下自动化仓库货位实时分配技术》,《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第30期。
杨清:《国际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年第4期。
杨思怡:《花卉物流运输过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云南锦苑花卉企业为例》,《物流科技》2020年第1期。
杨雪琴:《大数据视角下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的区域整合研究》,《农业经济》2019年第8期。
杨洋、李丽娟:《投资项目净现值法与内含报酬率法比较研究》,《商业会计》2018年第8期。
姚迪等:《公交服务水平、交通需求管理与公交吸引力——基于客观选择与主观意愿的双重检验》,《系统管理学报》2020年第1期。
叶怀珍、李国旗:《现代物流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叶凯峰:《GIS技术在交通运输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科技风》2020年第6期。
殷云:《中国物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期。
余群英:《运输组织与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喻雪春等:《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追溯系统构建》,《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第18期。
袁雪妃、孙悦:《浅析吉林市国泰农副产品流通加工的实践与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8期。
袁雪妃、尹爱光:《浅议现代物流产业中流通加工职能的延伸》,《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年第3期。
原朝阳、杨维霞:《供应链环境下农产品物流运输优化策略探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7期。
苑丰彪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货运动车组货物运输管理应用研究》,《铁道机车与动车》2018年第5期。
曾琢:《企业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方案构建策略》,《现代商业》2014年第36期。
翟晓松:《大学校园快递包装袋回收物流发展研究》,《价值工程》2020年第2期。
翟玉梅、曹亚君:《基于数据仓库的电子订货系统设计及仿真》,《计算机仿真》2012年第5期。
张聪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年第11期。
张贵祥:《边际分析法在管理经济学中的运用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8期。
张桂芝:《配送中心管理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内燃机与配件》2019年第12期。
张海瑞、姜云莉:《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仓储管理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13期。
张锦:《物流规划原理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张丽丽等:《零售供应链中RFID技术的应用创新与经济效益》,《商业经济研究》2019年第19期。
张亮、李彩凤:《物流学》(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张玲飞:《物联网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电子测试》2017年第4期。
张攀攀等:《集装箱多式联运换装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分析》,《港口装卸》2020年第3期。
张如云等:《物流包装与实务》,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亚飞:《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物流供给和需求协调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中原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张宗福、赵嘉英:《B2C电子商务模式下逆向物流分析》,《电子商务》2020年第7期。
赵家俊、于宝琴:《现代物流配送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赵娟娟:《基于精益物流的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优化》,《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年第4期。
赵训铭、刘建华:《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食品与机械》2019年第2期。
赵延新:《目标成本法在制造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年第8期。
赵艳:《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的研究》,《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3期。
赵胤斐等:《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物流供需协同机制及模型构建》,《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19期。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年版。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财富出版社2019年版。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年鉴》,中国财富出版社2019年版。
周广亮:《电商时代下物流包装发展的应对措施》,《今日印刷》2019年第12期。
周润书:《差量分析法与净现值法的使用范围——兼与荆新、王化成、刘俊彦教授商榷》,《财会通讯》2019年第17期。
周万才:《食品业从存储论角度应用EDI技术降低物流成本分析》,《现代食品》2020年第10期。
周旸等:《电力自动化仓库多功能托盘设计与应用》,《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第23期。
朱立新、李华北:《钢铁物流的精益智能化探索》,《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年第11期。
朱琴:《基于低碳经济背景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0期。
朱书研等:《“互联网+”下苏州物流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轻工科技》2020年第6期。
庄严等:《应用GIS技术研究车流量与交通噪声相关性》,《中国环境监测》2020年第3期。
邹龙:《物流运输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尤西·谢菲:《物流集群》,岑雪品、王微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Alumur,S. A.,Yaman,H.,Kara,B. Y.,“Hierarchical Multimodal Hub Location Problem with Time-definite Deliverie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Vol.48,No.6,2012.
Atieh,A. M.,Kaylani,H.,Al-abdallat Yousef,Qaderi,A.,Ghoul,L.,Jaradat,L.,Hdairis,I.,“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Processes by an Automated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Procedia CIRP,Vol.41,2016.
Bauer,J.,Bektaş,T.,Crainic,T. G.,“Minimiz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Intermodal Freight Transport:An Application to Rail Service Design”,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Vol.61,No.3,2010.
Brǎdescu Georgiana,“Green Logistics—A Different and Sustainable Business Growth Model”,Studies in Business & Economics,Vol.9,No.1,2014.
Caris,A.,Macharis,C.,Janssens,G. K.,“Planning Problems in Intermodal Freight Transport:Accomplishments and Prospects”,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Vol.31,No.3,2008.
Chang,T.S.,“Best Routes Selection in International Intermodal Networks”,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Vol.35,No.9,2008.
Disney,S.M.,Towill,D.R.,“The Effect 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 Dynamics on the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Vol.85,No.2,2003.
Drew Stapleton,Sanghamitra Pati,Erik Beach,Poomipak Julmanichoti,“Activity-based Costing for Logistics and Marketing”,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Vol.10,No.5,2004.
Dye,C.Y,Ouyang,L.Y.,“An EOQ Model for Perishable Items under Stock-dependent Sellingrate and Time-dependent Partial Backlogging”,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 163,No.3,2005.
Ewa,P.,“New Challenges for Logistics Providers in the E-Business Era”,Log Forum,No.6,2010.
Holweg,Matthias,“The Genealogy of Lean Production”,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Vol.25,No.2,2007.
Hsu,C.-I.,Hung,S.-F.,Li,H.-C.,“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windows for Perishable Food Delivery”,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Vol.80,No.2,2007.
Huertas,J. I.,Díaz Ramírez,J.,Trigos Salazar,F.,“Layout Evaluation of Large Capacity Warehouses”,Facilities,Vol.28,No.7/8,2007.
Irizarry,J.,Karan,E. P.,Jalaei,F.,“Integrating BIM and GIS to Improve the Visual Monitoring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Vol.31,2013.
Jahr,K.,Borrmann,A.,“Semi-automated Site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through Forma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Inference”,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Vol.38,2018.
Jansen,D. R.,Weert,A. van,Beulens,A. J. M.,Huirne,R. B. M.,“Simulation Model of Multi-compart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Catering Supply Chain”,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133,No.1,2001.
Javad Majrouhi Sardroud,“Influence of RFID Technology on Automate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Scientia Iranica,Vol.19,No.3,2012.
Joseph D. Blackburn,Gary D. Scudder,“Supply Chain Strategies for Perishable Products:The Case of Fresh Produce”,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Vol.18,No.2,2009.
Ketikidis,P.H.,Koh,S.C.L.,Dimitriadis,N.,Gunasekaran,A.,Kehajova,M.,“The U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management in South East Europe:Current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Management Science,No.36,2008.
Khadidja Yachba,Shahin Gelareh,“Storage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Containers Using the Genetic Algorithm”,Transport and Telecommunication,Vol.17,No.4,2016.
Ko,H. S.,Azambuja,M.,Felix Lee,H.,“Cloud-based Materials Tracking System Prototype Integrated wit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ging Technology”,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Vol.63,2016.
Lu,F.,Ishikawa,Y.,Kitazawa,H.,Satake,T.,“Effect of Vehicle Speed on Shock and Vibration Levels in Truck Transport”,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Vol.23,No.2,2010.
Mark D.Abkowitz,Mark Lepofsky,Paul Derming Cheng,“Selecting Criteria for Designating Hazardous Materials Highway Routes”,Transportation Research,No.1333,1992.
Micheli,G. J. L.,Cagno,E.,Zorzini,M.,“Supply Risk Management vs Supplier Selection to Manage the Supply Risk in the EPC Supply Chain”,Management Research News,Vol.31,No. 11,2008.
Mindlin,R. D.,“Dynamics of Package Cushioning”,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Vol.24,No.3,1945.
Mohsen,“A Framework 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 in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Facilities”,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Vol.21,No.2,2010.
Osvald,A.,Strim,L.Z.,“A Vehicle Routing Algorithm for Distribution of Fresh Vegetables and Similar Perishable Food”,Food Engineering,Vol.85,No.2,2008.
Padmanabhan,G.,Vrat,P.,“EOQ Models for Perishable Items under Stock Dependent Selling Rate”,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86,No.2,1995.
Pavel Burian,“Multi-agent Systems and Cloud Computing for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Chemical and Food Processes”,J.Chem.Chem.Eng,No.6,2012.
Planas,E.,Pastor,E.,Presutto,F.,Tixier,J.,“Results of the MITRA Project: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Vol.52,No. 2,2008.
Saccomanno,F.,Haastrup,P.,“Influence of Safety Measures on the Risks of Transporting Dangerous Goods through Road Tunnel”,Risk Analysis,Vol.22,No.6,2002.
Sebastian Greinacher,Leonard Overbeck,Andreas Kuhnle,Carmen Krahe,Gisela Lanza,“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Lean and Resource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Production Engineering: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20.
Sek,M. A.,“A Modem Technique of Transportation Simulation for Package Performance Testing”,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Vol.9,No.6,1996.
Sprague,Jr.R. H.,“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Vol.4,No.4,1980.
Sungur Ilgaz,Ren Yingtao,Ordooez Fernando,Dessouky Maged,Zhong Hongsheng,“A Model and Algorithm for the Courier Delivery Problem with Uncertainty”,Transportation Science,Vol.44,No.2,2010.
Teng,J.T,Chang,C.T.,“Economic Production Quantity Models for Deteriorating Items with Price-and Stock-dependent Demand”,Computer and Operations Research,Vol.32,No.2,2005.
Ting,Ping-Ho.,“An Efficient and Guaranteed Cold-chain Logistics for Temperature-sensitive Foods:Applications of RFID and Sensor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 Electronic Business,Vol.5,No.6,2013.
Tortorella Guilherme Luz,Miorando Rogério Feroldi,Marodin Giuliano Almeida,“Lea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mpirical Research on Practices,Contexts and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Vol.193,2017.
Vlachopoulou,M.,Silleos,G.,Manthou,V.,“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in Warehouse Site Selection Decis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Vol.71,No.1,2001.
Wang,Li Shu,“The Research of Pallet Package on Automobile Parts Logistics”,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Vol.200,2012.
Weng Xingang,An Jiuyi,“Research on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Certification System”,iBusiness,Vol.7,No.4,2015.
Xi,J.,Sha,P. B.,“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Inventory Management Based on Demand Forecasting”,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
Yan Xintong,Gong Jian,He Jie,Zhang Hao,Zhang Changjian,Liu Ziyang,Li Yang,“Integrated Data Mining and TOPSIS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Evaluate Logistics Supply and Demand Efficiency of a 3PL Company”,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