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档案文件
《1953年5月15日协定第1号附件:苏联帮助中国建设和改建的企业清单》,包头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54-1554。
《1959年包钢专家工作总结》,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0382。
《1963年包头矿综合利用和稀土应用工作会议(即第一次“4 ·15”会议)简报》,《包钢志第十八编附录(1927—1990)(送审稿)》,包头钢铁公司档案馆,1996年。
巴尔金:《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巴尔金院士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关于白云鄂博铁矿问题的公函》,1957-08-29。
《白云鄂博矿(俗称包头矿)综合利用座谈会纪要》,(技部收610号)1963-06-28。
包钢党委办公室:《李鹏总理到包钢视察》,《包钢志第十八编附录(1927—1990)(送审稿)》,包头钢铁公司档案馆,1996年。
《包钢建厂初期工作总结》,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69。
《包钢建厂进度附表二》,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0246。
《包钢建设能否更快更好些》,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0246。
《包钢七年来的专家工作总结》,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0390。《包钢问题座谈会纪要》,《包钢志第十八编附录(1927—1990)(送审稿)》,包头钢铁公司档案馆,1996年。
《包钢专家工作检查报告》,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0382。
《包钢专家检查报告》,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7-0382。
《包钢自力更生运动情况的报告》,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0246。
《包头钢铁公司厂址选择建议书》,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7-0016。
《包头钢铁公司第一个五年计划总结》,包头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130。
地质部:《关于勘探稀土元素技术协助问题》([55] 地矿申22 号),1955-09-10。
对外贸易部、冶金工业部:《关于拟向苏方提出包钢轨梁轧机设备质量异议问题的请示》([66] 贸成壹字第1号),1966-01-09。
《关于1号高炉出铁急需设备物技术力量问题向苏谦益同志报告》,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0245。
《关于包钢今后几个铁矿山和选矿烧结建设问题的报告》,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7-0691。
《关于包头钢铁公司设计任务书的报告》,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1473。
《关于急需材料设备向内蒙党委及乌兰夫主席的报告(为武昌会议准备材料)》,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0245。
《关于检查包钢基建情况向内蒙党委乌兰夫同志并中央的报告》,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0245。
郭沫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致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巴尔金的信》,1957-06-17。《国家计委关于苏联在五年中为我国设计的141个主要企业项目分区一览表和设计数据》,包头档案馆,案卷号:1-54-1783。
国家建设委员会:《关于批准包钢初步设计的请示》([56] 建重寅16号),1956-03-12。
国家经委:《关于成立包头稀土铌公司的通知》(经重 [1979] 33号),1979-02-13。
国家科委党组:《关于以改善钢种为纲,大力研究、生产和应用稀土元素的报告(草稿)》,1960-09-01。
国家科委一局:《关于包头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简报》,1963-01-15。
国务院:《关于商请苏方将包钢两期工程一次建成问题致李强电》([56·4] 总周10号),1956-04-04。
《呼和浩特市人民委员会关于进行土法炼铁和试办小高炉炼铁的方案》,呼和浩特档案馆,案卷号:23-1-455。
《建设包头钢铁联合企业的几个问题》,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7-0039。
《玛茨专家工作总结》,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0382。
《内蒙中苏友协十年来工作情况》,内蒙古档案馆档案,案卷号:309-1-125。
聂荣臻:《聂荣臻同志关于白云鄂博矿藏开发问题的信》(中央收文[63] 2605号),1963-06-03。
《苏联专家组组长斯捷班斯基在包工作总结》,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0382。
外交部中国驻苏大使馆:《关于包钢矿石氟的试验问题》(冶未109号),1955-08-08。
乌兰夫:《关于包钢的几个紧迫问题向中央的报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1958-11-26。
《乌兰夫向王鹤寿和陶鲁茄的汇报》,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0243。
《希洛瓦特克专家工作总结》,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0382。
《肖米克专家给重工业部王部长的建议书》,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7-0156。
严济慈、赵飞克:《关于如何执行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第4204 项“共同进行白云鄂博铁矿的研究”问题的报告》(中国科学院),1958-04-11。
严济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严济慈致茨辽夫教授和巴尔金副院长的信》(中国科学院),1957-06-17。
杨维:《关于改“五四钢铁公司筹备处”为“包头钢铁公司”的请示》,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7-1473。
《冶金部关于建设鞍、武、包、酒钢的投资削减等问题报告》,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7-1473。
冶金工业部:《关于包钢等单位下放的问题》([70] 冶军生字第661号),1970-05-23。
冶金工业部:《关于成立包头稀土铌公司的报告》([78] 冶科字第3216号),1978-12-12。
冶金工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共包头市委:《关于包头稀土提取及在合金钢应用的科学研究工作会议的报告》,1960-12-30。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李超的发言》,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0246.
《在市人代大会上的发言》,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0246。
中财委党组:《关于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针速度与地区分布问题向中央的报告》(财经寅198号),1953-03-19。
中共中央华北局:《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成立包头市建设委员会的通知》([1953] 局函字第33号),1953-11-2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批准包头钢铁公司初步设计任务书》(中发卯33号),1956-04-04。
中国科学院:《1960年中苏两国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的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的计划建议》([59] 科化保字056号),1959年。
中央工业工作部包头工作组:《包头钢铁公司建设中的一条经验》,1959-07-03。
《关于钢铁工业发展方针等问题的批示》(财辰NO130),1952-05-06。
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同意包头钢铁公司在宋家壕建厂》([54]计发已22号),1954-06-05。
重工业部党组:《包头钢铁公司初步设计审核报告》(重发丑字159号),1956-02-16。
《重工业部党组对包头钢铁公司初步设计审核报告》,包钢档案馆档案,案卷号:1-17-1473。
重工业部:《关于包头钢铁厂资源概况及选择厂址情况的报告》([1953] 计申15号),1953-09-03。
重工业部:《关于包头钢铁公司设计任务书的报告》(计辰字299 号),1954-05-07。
《周恩来总理在庆祝包钢1号高炉提前出铁干部大会上的讲话》,1959-10-16。《驻包钢苏联专家组长斯捷班斯基同志向市委汇报记录》,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档案馆文书档案,案卷号:1-17-0382。
二 内部发行的志书及史料选辑等
包钢厂史办公室:《包头钢铁公司编年纪事(1927—1984)[征求意见稿]》,1984年。
包钢关协丛书编辑组:《包钢史话》,包钢关于下一代协会,1994年。
包钢(集团)公司办公厅:《历史镜头中的包钢》,2004年。
包头钢铁公司:《1513米3 高炉的砌筑经验》,冶金工业出版社(内部资料)1960年版。
包头钢铁公司厂史办公室:《包钢史料选辑(1—10)合订本》,1982—1987年。
包头钢铁公司厂史办公室:《包钢史料选(11—14)》,1988—1990年。
包头钢铁公司:《设备管理制度汇编》,1981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编年记事(1984—1990)》,1991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八编企业管理志(1927—1990)》(上、下),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二编大事记(1953—1990)》,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九编科学技术志(1927—1990)》,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六编生产志(1959—1990)》,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七编资源综合利用志(1927—1990)》,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三编地理志(1927—1990)》,1994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十六编人物志(1927—1990)》,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十七编厂矿简志(1927—1990)》,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十一编民族工作志(1927—1990)》,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四编勘探志(1927—1990)》,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五编建设志(1927—1990)》,1993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包钢志·第一编概述第十八编附录(1927—1990)》,1996年。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档案馆:《冶金工业部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院志(1957—1987)》,1993年。
包头市地方志史编修办公室等:《包头史料荟要》(第1—14辑)(内部发行),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局,1980—1985年。
海军等:《包钢炼钢厂四十年史料集锦(1960—2000)》,包钢炼钢厂,2000年。
姬志勇等:《白云鄂博铁矿志(1957—2006)》包钢白云鄂博铁矿,2007年。
吕智豪等:《建设包钢的先行者支援边疆建设史料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三辑》,政协东阳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2006年。
马福元:《呼钢志 1958—1984》,呼和浩特钢铁厂厂志编委会,1987年。
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包头市分册》,1985年。
索守伦:《内蒙古测绘志》,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志编纂委员会,1993年。王树盛:《乌兰夫传(1906—1988)》,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武钢程潮铁矿志(1958—1988)》,武汉,武钢程潮铁矿矿志办公室(限本系统发行),1991年。
武钢大冶铁矿矿志办公室:《大冶铁矿志(1890—1985)》第一卷上下册,1986年。
武钢第一炼钢厂志编纂办公室:《武汉钢铁公司一炼钢厂志(1958—1980)》,1986年。
《武钢灵乡铁矿志(1958—1994)》,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武钢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武钢志(1952—1981)》第一卷上中下三册,1983年。
冶金工业部情报研究总所、计划司:《世界主要产钢国家钢铁工业统计》,中国冶金统计学会,1985年。
曾国安等:《包钢画册(1954—1984)》,包钢厂史办公室,1984年。
政协包头市昆都仑区文史资料委员会:《昆都仑文史资料选编(第1—5)》,内部发行,1987年。
三 报纸
《1号巨型高炉建成 包钢提前一年出铁》,《人民日报》1959年9月27日第1版。
《包钢1 号高炉开始装料点火》,《内蒙古日报》1959年9月26日第1版。
《包钢帮助我区发展钢铁工业》,《内蒙古日报》1959年2月4日第3版。
《包钢加紧培养新的技术力量》,《内蒙古日报》1959年4月13日第2版。
《包钢炼钢厂三工地职工教育出现新局面》,《内蒙古日报》1959年4月17日第3版。
《包钢一批工人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内蒙古日报》1960年10月30日第3版。
《包头地方国营炼铁厂动工兴建第1 座小高炉》,《内蒙古日报》1958年4月2日第1版。
《包头钢铁产量激增》,《内蒙古日报》1959年11月28日第1版。
《包头钢铁学院建筑系中专部应届毕业生开始毕业设计,冶金系中专三个专业的学生赴各地毕业实习》,《内蒙古日报》1960年3月2日第3版。
《包头建设得到苏联巨大帮助》,《内蒙古日报》1957年10月20日第1版。
《保证重点 支援包钢》,《人民日报》1959年1月28日第1版。
《彻底解放思想加快建设自治区》,《内蒙古日报》1958年4月28日第1版。
陈守中:《革命的群众运动万岁》,《人民日报》1959年9月27日第7版。
《昆都仑区成立民办钢铁职业中学》,《包头日报》1958年8月21日第3版。
马金奎:《炼钢是工厂 炼人是学校——包头钢铁厂给各地培养技术工人》,《包头日报》1958年11月16日第4版。
《加速建设冶金工业基地钢》,《内蒙古日报》1958年12月4日第1版。
《伟大的胜利,艰巨的任务》,《内蒙古日报》1959年10月16日第1版。
《我国1070万吨钢提前超额完成》,《内蒙古日报》1959年12月22日第1版。
《我国钢铁工业十年飞跃发展》,《内蒙古日报》1959年9月23日第2版。
《我区厂矿大办职工教育》,《内蒙古日报》1959年6月5日第3版。
《我区胜利完成今年钢产铁产任务》,《内蒙古日报》1958年12月30日第1版。
《我区中小型钢铁企业发展迅速》,《内蒙古日报》1959年9月17日第3版。
《乌钢历史的第一页》,《内蒙古日报》1958年11月14日第2版。
新华社:《苏联以最新科学技术帮助我国建设》,《人民日报》1959年9月2日第1版。
新华社:《我国工业建设应该采取怎样的技术设备》,《包钢报》1957年4月6日第1版。
《冶金工业部包头工业学校的招生简章》,《内蒙古日报》1958年7月22日第3版。
《勤俭建设包钢,完成祖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内蒙古日报》1957年7月27日第2版。
四 专著与文集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尽工业长子之责圆民族复兴之梦——纪念包钢成立60周年》,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
包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包头市志》卷1,远方出版社2001年版。
《包头市青山区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包头市志卷二》,远方出版社2007年版。
蔡惟慈等:《中国机械工业回顾与展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朝阳升起的地方——包钢辉煌五十年丛书》,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
陈汉欣等:《苏联钢铁工业地理》,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
陈培浩等:《阮章竞评传》,漓江出版社2013年版。
邓力群等:《当代中国钢铁工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董峰等:《2013装备工业蓝皮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
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方开柄等:《70年代世界工业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版。
方一兵:《汉冶萍公司与中国近代钢铁技术移植》,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物资统计司:《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版。
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1953年到1957年)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统计出版社1959年版。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郝维民:《内蒙古自治区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胡剑铭:《草原铁骑》,远方出版社2011年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辑部:《十年来的机械工业(文集)》,机械工业出版社1960年版。
《建国以来的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金冲及:《朱德传》(修订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00年。
景晓村主编:《当代中国的机械工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版。
《科技经纬——包钢辉煌五十年丛书》,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
李和文:《邓小平的故事(之五)在总书记任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李德:《内蒙古工业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李树田:《见证包钢——包钢辉煌五十年丛书》,远方出版社 2004年版。
李铁生:《内蒙古科技大事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林东鲁等:《白云鄂博特殊矿采选冶工艺攻关与技术进步》,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林蔚然等:《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史(1947—1988)》,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林蔚然等:《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刘国良:《中国工业史》(现代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龙春满:《鞍钢科技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内蒙古通志第三编经济》(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志政府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版。
内蒙古自治区三十年编写组,《内蒙古自治区三十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彭敏主编:《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
沈克林:《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史话宝钢成套设备制作》,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版。
孙兆瑞:《包头科学技术志(史前到199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王麦主编:《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科学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王霞主编:《丰碑——崛起的中国钢铁工业1949—2005》,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王永夫:《呼和浩特工业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文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一、二、三、四),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年版。
吴熙敬主编:《中国近现代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徐炳昶:《西游日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冶金报社:《冶金工业四十年 1949—1989》,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0年版。
冶金工业部情报研究总所、计划司:《世界主要产钢国家钢铁工业统计》,中国冶金统计学会1985年版。
冶金工业部情报研究总所技术经济室:《国内外钢铁统计1949—1979》,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
冶金工业部:《中国钢铁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统计年鉴1985》,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袁木:《包头钢铁稀土公司》,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年版。
张柏春主编:《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1949—1966)》,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张宇:《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钢铁工业五十年编辑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五十年》,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钢铁工业五十年数字汇编编辑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五十年数字汇编》(上、下),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工业五十年新中国工业通鉴1949—1999》,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经济概况编写组:《中国经济概况》,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十年来的中国科学(冶金,1949—1959)》,科学出版社1960年版。
中国炼铁三十年编辑小组:《中国炼铁三十年(1949—1979)》,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周传典文集》编委会:《周传典文集卷1》,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周传典文集》编委会:《周传典文集卷2》,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周传典文集》编委会:《周传典文集卷3》,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周传典文集》编委会:《周传典文集卷4》,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祝慈寿:《中国现代工业史》,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日] 户田弘元:《世界钢铁工业和钢铁企业》,那宝魁等译,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
[日] 中山秀太朗:《世界机械发展史》,石玉良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J.M.Hinton,China's Steel Industry: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anta Monica:Rand,1986.
M.Gardner Clark,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eel Industry and Soviet Technical Aid,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3.
Ronald Hsia,“China's Industrial Growth,1953-1957”,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59.
Ronald Hsia,Economic Planning in Communist China,Hongkong,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1955.
Ronald Hsia etc,Its Output Behavior Productivity & Growth Pattern,Hongkong,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1971.
Wu Yuan-li,The Steel Industry in Communist China,New York,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Revolution and Peace,1965.
五 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
包钢选矿厂:《弱磁——浮选——强磁流程工业试验》,《包钢科技》,1974年。
陈春元:《包钢炼铁近20年科技发展综述》,《包钢科技》2004年第6期。
邓金:《105地质队揭秘》,《西部资源》2011年第1期。
邓德文:《初轧厂生产技术发展史及展望》,《包钢科技》1984年第4期。
丁道衡:《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地质汇报》1933年第23期。
窦学宏:《纪念 〈绥远白云鄂博稀土类矿物的初步研究〉 发表70 周年——中国发现稀土第一人——何作霖》,《稀土信息》2005年第2期。
关国江等:《包钢烧结厂近十年来设备技术改造回顾》,《包钢科技》1999年第4期。
黄春江:《绥远百灵庙白云鄂博附近铁矿》,《地质论评》1946年第1期。
霍知节:《我国第一个稀土生产工厂的创建及早期发展(1953—1963)》,《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第3期。
季为:《大炼钢铁》,《档案天地》2010年第1期。
姜曦:《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嬗变——1949—1965年冶金工业与社会的思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李德彬:《五十年代我国引进技术设备的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
李刚:《一个铁骨铮铮的包钢人—春来塞外忆杨维》,《中国冶金史料》1986年第1期。
李尚诣:《钢铁工业科技进步历程》,《冶金管理》1999年第9期。
《炼铁厂1958—1998年大事记》,《包钢科技》1999年第3期。
刘诗铮:《回顾包钢建厂三十年,铁矿石原料的历程及今后设想》,《包钢科技》1984年第4期。
吕湘提等:《包钢炼钢厂技术改造探讨》,《炼钢》1996年第3期。
栾景河:《苏联从中国召回专家的原因及其后果评介》,《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1期。
罗见今等:《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的活动及科学贡献》,《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毛应民:《王鹤寿关于大炼钢铁运动的一封信》,《江淮文史》2014年第1期。
聂馥玲:《关于建国前白云鄂博矿的历史研究综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齐光:《钢花铁水流年》,《中国冶金史料》1987年第1期。
邱成岭:《苏联援建包头钢铁基地史略》,内蒙古大学,2004年。
任建勋:《业绩辉煌的中国重型机械制造业五十年》,《重型机械》1999年第4期。
沈志华:《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
宋兴智:《包钢稀土工业现状及其发展》,《稀土》1983年第4期。
宿世芳:《关于50年代我国从苏联进口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回顾》,《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5期。
孙秋昌:《建国以来机械工业的技术引进》,《机械工程》1986年第2期。
唐嗣孝等:《包钢炼焦配煤研究四十》,《包钢科技》1994年第3期。
王定武:《我国钢铁冶金设备国产化问题探讨》,《中国冶金》2003年第4期。
王利峰:《包头钢铁公司》,《钢铁》1988年第5期。
王利中:《“一五”计划与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年。
王章豹:《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五十年》,《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22卷第1期。
王振山:《包钢炼铁系统的技术进步》,《炼铁》1999年第9期。
王振山等:《炼铁生产的回顾与展望》,《包钢科技》1994年第3期。
沃泽明:《论大中型企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作用及影响》,《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1994年第5期。
吴杰:《包钢建成记》,《国企》2012年第9期。
肖文等:《白云鄂博矿区地质工作发展综述》,《包钢科技》2010年第36卷第3期。
严振东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包钢科技》1995年第2期。
杨栋:《加快技术改造大力采用新技术努力开创炼钢生产新局面——在第二次全国炼钢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炼钢》,1985年。
杨维:《包钢建设的筹备工作》,《建设月刊》1957年第9期。
仪德刚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程与成效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4期。
殷瑞钰:《关于钢铁工业的若干评论》,《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于俊:《包钢钢轨科技攻关纪略》,《包钢科技》1992年第3期。
于俊:《包钢高炉冶炼科技攻关纪略》,《包钢科技》1992年第4期。
张柏春等:《中苏科学技术合作中的技术转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
张国忠:《包钢的生产建设对开发内蒙古的重要作用—庆祝包钢建厂三十周年》,《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4年第5期。
张慧生等:《包钢轧钢系统的成就和展望》,《包钢科技》1994年第3期。
赵德民:《包钢稀土工业的发展》,《包钢科技》1994年第3期。
郑睿川:《包钢的创建与边区的开发》,选自斯平《开发边区与三力支边——开发内蒙古与三力支边调查报告和论文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政协包头市昆都仑区文史资料委员会:《昆都仑文史资料选编》,内部发行,1987年。
中国包头钢铁公司白云鄂博铁矿:《前进中的白云鄂博铁矿》,《国外金属矿山》1997年第4期。
中国冶金史料编辑部:《中国冶金史料》,1985—1994年共34期。
周取定等:《包钢烧结矿及球团矿在高炉内的冶炼特性及破损的试验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г.А.加尔布兹、м.п.萨比耶夫等:《钢铁译丛》1957年第12期。(王婷娣、杜华云合译自苏联杂志《钢》1957年第11期)
Б.Я.利亚宾基:《苏维埃政权40年苏联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译丛》1957年第12期。(杨直夫译自苏联杂志《钢》1957年第11期)
и.А.涅克拉索夫:《苏联的炼铁生产》,《钢铁译丛》1957年第12期。(孙文俊译自苏联杂志《钢》1957年第11期)
Д.А.斯莫良连柯、“苏联的炼钢生产”:《钢铁译丛》1957年第12期。(田樹梓、杜华云译自苏联杂志《钢》195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