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书籍
陈聪富:《医疗机构法人组织与责任》,载陈学德主编《医疗纠纷处理之法制与实证》,元照出版公司2015年版。
陈文辉:《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发展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程啸:《侵权责任法》,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黄煌雄、沈美真、刘兴善:《全民健保总体检》,台北医学大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版。
贾爱玲:《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荆涛:《长期护理保险——中国未来极具竞争力的险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京生:《中国健康保险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吕群蓉:《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法律基础与制度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宋国华主编:《保险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王喜军、杨秀朝:《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王绪瑾、宁威主编:《健康保险产品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
谢荣堂:《社会法治国基础问题与权利救济》,元照出版公司2008年版。
辛丹:《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
熊志国、阎波、锁凌燕等:《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模式探索——兼论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价值与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阎建军等:《健康保险发展的逻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年版。
于莹、阎建军主编:《中国健康保险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杨燕绥、廖藏宜主编:《健康保险与医疗体制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
张晓:《健康保险医学基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年版。
张颖:《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对接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郑玉波:《民商法问题研究》(二),三民书局1980年版。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年版。
邹海林:《责任保险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邹海林:《保险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美]伊丽莎白·罗森塔尔:《美国病》,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版。
[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图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陈光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二 中文期刊
曹明哲:《健康保险合同中等待期条款的效力和裁判路径研究》,《法律适用》2019年第6期。
陈灿:《健康保险合同等待期条款研究》,《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陈飞:《论我国责任保险立法的完善——以新〈保险法〉第65条为中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陈建晖、易艳娟:《试论我国责任保险第三人代位请求权——新〈保险法〉第65条之管窥》,《金融与经济》2009年第7期。
陈敏敏、陈清、冀亚琦:《企业化健康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第8期。
陈诺:《医疗责任保险的困境破解和路径选择》,《中国保险》2019年第6期。
陈书涵:《以“互联网+”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思考》,《福建金融》2015年第7期。
陈滔、马绍东:《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国际经验及借鉴》,《保险研究》2010年第6期。
陈维良:《基本医保委托管理“洛阳模式”剖析》,《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6期。
陈校云、孙纽云、林琳等:《我国医疗风险的研究要素和范畴》,《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年第5期。
陈俞沛:《疾病筛检于社会健康保险之定位》,《台湾医学》2018年第22卷第3期。
巢健茜、蔡瑞雪:《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管理在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应用》,《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第8期。
崔晴川、王朝昕、蒋炜:《我国单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十年发展的系统回顾及效果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年第9期。
邓嘉詠:《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赔偿范围——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视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丁峰、陈华、许宝洪:《张家港基本医保引入第三方监管服务的实践初探》,《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第2期。
丁少群、陈怡迪:《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迫切需求及发展方向探索》,《上海保险》2017年第2期。
丁少群、许志涛、薄览:《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的模式选择与机制设计》,《保险研究》2013年第12期。
董彪:《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的互联网保险营商自由》,《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董乾、陈金彪、陈虎等:《DRGs国内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年第2期。
冯鹏程:《重疾险产品的现状及展望》,《中国医疗保险》2014年第9期。
符美玲、冯泽永、陈少春:《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经验对我们的启示》,《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第3期。
顾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碎片化及其治理之道》,《学海》2017年第1期。
广东保监局:《保险业服务全民医保的“湛江模式”》,《中国医疗保险》2010年第9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医疗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经济管理文摘》2005年第16期。
韩烨:《社会保障视域下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互动机制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税务与经济》2019年第5期。
何佳馨:《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考察与理论检省》,《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4期。
何锦强、孙武军:《合作治理阈下的农村治安保险制度优化研究》,《保险研究》2016年第11期。
何启豪:《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保险法理论新范式——以保险人作为私人监管者为中心的考察》,《现代法学》2019年第4期。
何子英、邱越、郁建兴:《“有管理的竞争”在破除医疗保险区域碎片化中的作用——德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12期。
衡敬之:《403例涉医责险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回顾性分析及完善医责险问题探讨》,《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9年第5期。
侯琦、魏子扬:《合作治理——中国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
胡广宇、刘婕、付婷辉等:《我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改革进展及建议》,《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年第9期。
贾宇云:《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市场化研究》,《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江朝国:《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在福利社会中的角色——以健康安全及老年经济安全为中心》,《月旦法学杂志》2010年第10期。
姜南:《论责任保险的第三人利益属性——解析新〈保险法〉第六十五条》,《保险研究》2009年第12期。
姜南:《公益与私益的融合——以强制责任保险法律制度为核心》,《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政府:《江阴模式:征缴、经办、监管、服务相分离》,《中国金融》2011年第4期。
蒋伊石、邵晓军:《商业保险公司承接大病保险建立整合式医疗案例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9年第5期。
荆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保险研究》2010年第4期。
冷明祥、胡大洋、张建军等:《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介入社会医疗保险的可行性以及模式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李洪、孙利君:《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风险及防范对策》,《现代化管理》2020年第2期。
李江、陶沙、李明等:《健康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中国工程科学》2017年第2期。
李静:《论商业医疗保险的准公共产品性与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奥巴马医保改革的启示与借鉴》,《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李乐乐:《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基于两个典型案例的探索性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8年第3期。
李琼、刘庆、吴兴刚:《互联网对我国保险营销渠道影响分析》,《保险研究》2015年第3期。
李珊珊、黄莹:《分级诊疗的本质、制度性障碍与对策建议》,《中国卫生经济》2016年第12期。
李涛、陈熙:《女性重大疾病保险业务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上海保险》2020年第2期。
李玉华:《商业保险助推分级诊疗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对广东省江门市大病保险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观察》,《中国医疗保险》2017年第7期。
李珍、王怡欢、杨帆:《论新时代医疗保险公法人治理体制的创新——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9年第11期。
林枫、鲍务新、王海荣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的镇江模式探讨》,《中国卫生资源》2015年第6期。
林工凯:《分级医疗之必要性与未来——着重于初级卫生保健在台湾健康照护体系之角色与架构调整建议》,《月旦医事法报告》2018年第23期。
刘承韪:《消费者撤销权制度的适用与完善》,《人民司法(应用)》2016年第31期。
刘海兰:《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实践——番禺模式与湛江模式的比较研究》,《卫生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
刘晴:《荷兰医改启示:有管理的竞争》,《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第1期。
刘青、冯鹏程:《发展老年重大疾病保险的思考》,《上海保险》2015年第1期。
刘涛、何亮、李金辉:《基于国际经验的我国保险与医疗合作模式研究》,《管理现代化》2019年第3期。
刘同芗、郭健美、唐红梅:《单病种付费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山东省单病种实施现状调查》,《中国保险》2014年第2期。
刘万敏:《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创新设计》,《上海保险》2010年第5期。
柳亦博:《论合作治理的生成:从控制、竞争到合作》,《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刘玉娟:《发达国家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经验与启示》,《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2期。
吕群蓉:《美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困境的破解之道及其启示》,《法商研究》2014年第3期。
吕群蓉、蔡川子:《论医疗责任保险保费的承担主体》,《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马福云:《地方政府以商业保险协同社会救助机制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马香一:《我国相互保险的实践探索与发展》,《中国保险》2019年第6期。
毛明华、邹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江阴模式”的创新与启示》,《卫生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孟彦辰:《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现状分析》,《医学与社会》2015年第2期。
倪沪平:《新时期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思考》,《中国医疗保险》2019年第6期。
聂颖:《改革开放40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回顾》,《中国保险》2018年第10期。
偶见:《保险人不应失语——从阜外医院“强制”患者投保案看正确理解保险自愿原则》,《中国保险》2005年第11期。
潘锋:《七十年医改攻坚路,以人为本探求世界难题——访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王虎峰教授》,《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第24期。
庞绍堂:《公共物品论——概念的解析延拓》,《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年第1期。
钱海波、黄文龙:《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发展前瞻》,《中国医疗前沿》2007年第1期。
钱红亮:《保险社会治理功能的法学分析——以保险的社会连带性为中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乔石、李祝用:《大病保险的性质与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秦启彤、石悦:《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保护》,《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年第1期。
任自立:《中国保险费率监管制度的改革与思考》,《政法论丛》2019年第2期。
任自力:《保险损失补偿原则适用范围思考》,《中国法学》2019年第5期。
沙银华:《重大疾病保险“等待期”收保费合理吗?》,《上海保险》2016年第1期。
沈健、杜娟:《相互保险组织与股份保险公司效率比较:国外文献综述》,《南方金融》2017年第2期。
宋宝香、孙文婷:《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疗保障体系的模式比较研究——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例》,《中国卫生管理研究》2016年第1期。
宋大平、崔雅茹:《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国际经验、国内现状与机制完善》,《中国卫生经济》2019年第1期。
宋大平、赵东辉、汪早立:《关于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的思考》,《中国卫生经济》2017年第6期。
宋福兴:《互联网+健康保险发展模式创新》,《中国保险》2015年第9期。
宋占军、胡祁:《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医疗保险》2017年第4期。
孙东雅、范娟娟:《荷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5期。
孙嘉尉、顾海:《国外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的商业参与——兼论公共物品供给》,《社会保障研究》2013年第4期。
孙洁:《商保经办基本医保需强化专业化水平》,《中国医疗保险》2016年第6期。
孙乃翊:《挥别俾斯麦模式社会保险制度?从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几则判决评析德国近二十年健保制度改革方向》,《欧美研究》2016年第46卷第3期。
孙茜:《医保商办与DRGs:或成补救医保基金缺口良方》,《中国医院院长》2016年第22期。
孙向谦、宗苏秋:《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19年第10期。
孙雨尧:《从保险纠纷案件看我国保险业冷静期的设置》,《中国保险》2017年第8期。
谭清立、张军港:《数据在健康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探讨》,《健康研究》2020年第1期。
谭湘渝、许谨良:《我国实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的基本问题研究》,《保险研究》2008年第6期。
汤质如、周苑、赵林海等:《商保公司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理论基础、运行模式与机制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年第12期。
陶吉新、柴清华、杜兆欣:《从国外经验看我国相互保险面临的障碍与应对策略》,《中国经贸导刊》2019年第3期。
田闻笛:《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逻辑、经验与路径优化——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视角》,《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1期。
王欢:《医改背景下中国医师责任保险之形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王莉:《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影响因素及发展分析》,《卫生经济研究》2018年第8期。
王端:《医疗责任保险组织模式比较研究》,《现代商业》2019年第7期。
王天有:《健康保险合同等待期条款的合理性探究》,《南方金融》2019年第8期。
温世扬、武亦文:《论保险代位权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范围》,《清华法学》2010年第4期。
温世扬、姚赛:《责任保险保险事故理论的反思与重构》,《保险研究》2012年第8期。
吴海波:《社会医疗保险管办分离:理论依据、制度框架与路径选择》,《保险研究》2014年第1期。
吴海波、陈天玉、朱文芝:《税优健康险“叫好不叫卖”的深层原因及其破解策略》,《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乌日图:《基本医疗保险要回归保基本的制度功能》,《中国医疗保险》2018年第6期。
吴伟旋、向前:《捆绑支付对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启示》,《中国卫生经济》2017年第7期。
吴亚玲:《荷兰管理竞争模式对中国健康保险的启示》,《金融经济》2011年第20期。
武亦文:《基因信息在保险核保中的应用及其限度》,《北方法学》2020年第1期。
武咏、武学林:《试论建立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由一起医疗纠纷无过错赔偿案件引发的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年第9期。
吴志鹏:《健康管理理念下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疗资源整合之优势》,《上海保险》2019年第6期。
夏明轲:《医疗费用保险真的具有人身属性吗?——论医疗费用保险是一种保障消极保险利益的财产保险》,《上海保险》2015年第4期。
谢春艳、胡善联、孙国桢等:《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与经验》,《中国卫生经济》2010年第5期。
谢明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的挑战及对策》,《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第1期。
许飞琼:《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展、问题与对策》,《中国医疗保险》2019年第11期。
徐林南:《大病医疗再保险“太仓模式”剖析》,《金融纵横》2014年第1期。
徐喜荣:《论医疗责任保险中第三人之直接请求权》,《中国卫生法制》2017年第1期。
薛迪:《按病种付费的发展和管理关键点》,《中国卫生资源》2018年第1期。
颜昌武:《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医疗卫生政策的变迁及其内在逻辑》,《行政论坛》2019年第5期。
杨江蓉、张玲:《洛阳市“五险合一”模式中社保服务体系的创新》,《粮食流通技术》2014年第3期。
杨立新:《医疗损害责任构成要件的具体判断》,《法律适用》2012年第4期。
杨立新:《非传统销售方式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反悔权及其适用》,《法学》2014年第2期。
杨哲铭:《全民健康分级转诊制度的胡萝卜与棒子》,《月旦医事法报告》2017年第11期。
姚静静、孙强:《健康管理服务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路径探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年第9期。
尹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中国保险》2019年第12期。
于大川:《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效果评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动态》,《社会保障研究》2017年第6期。
于海纯:《论人身保险不应适用损失补偿原则及其意义》,《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12期。
于海旭:《论医疗机构的安全保障义务》,《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张浩辰:《互联网与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变革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第5期。
张康之:《对“参与治理”理论的质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张康之:《论参与治理、社会自治与合作治理》,《行政论坛》2008年第6期。
张荣芳:《共享发展理念下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东岳论丛》2019年第2期。
张瑞纲、余想:《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设研究》,《西南金融》2019年第5期。
张小娟、朱坤、刘春生:《荷兰健康保险制度改革经验及启示》,《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年第3期。
张晓利:《医责险:小型机构或成突破口》,《中国医院院长》2017年第14期。
张彦生、王虎峰:《基于分级诊疗的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探究》,《中国卫生经济》2017年第9期。
张源、谭卉妍、吴洋等:《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中国卫生经济》2015年第3期。
郑功成:《全民医保下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之路》,《中国医疗保险》2012年第11期。
郑功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评估与政策思路》,《社会保障评论》2019年第1期。
郑尚元:《社会保险之认知——与商业保险之比较》,《法学杂志》2015年第11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长策智库:《湛江模式的启示:探索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市场》2011年第3期。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洛阳模式:一分二合三统》,《中国金融》2011年第4期。
钟宏菲、宋平凡:《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病保险的实践及前景分析》,《上海保险》2013年第10期。
钟三宇、范亲敏:《家庭医生签约长效机制的落实路径——以分级诊疗为视角》,《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周珂、杨子蛟:《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周瑞、 金昌晓、乔杰等:《从北京市DRGs试点看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方向选择》,《中国医院管理》2013年第3期。
朱恒鹏、林绮晴:《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建立有效分级诊疗体系》,《中国财政》2015年第8期。
三 外文文献
Adam Wagstaff and Magnus Lindelow,“Can insurance increase financial risk?:The curious case of health insurance in China”,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Vol.27,No.4,2008.
Alain C.Enthoven,“The History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d Competition”,Health Affairs,Vol.12,No.suppl 1,1993.
Alain C.Enthoven and Richard Kronick,“A consumer Choice Health Plan for the 1990s:Universal Health Insurance in a System Designed to Promote Quality and Economy”,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Vol.320,No.2,1989.
Anne Theisen Cramer and Gail A.Jensen,“Why Don't People Buy Long-Term-Care Insurance?”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Vol.61,No.4,July 2006.
Bailey H.T.,T.M.Hutchinson and G.R.Narber,“The Regulatory Challenge to Life Insurance Classification”,Drake Law Review,Vol.25,1976.
Brian V.Nahed,Maya A.Bab,Timothy R.Smith and Robert F.Heary,“Malpractice Liability and Defensive Medicine:A National Survey of Neurosurgeons”,PLOS ONE,Vol.7,No.6,2012.
Claudia DiMarzo,“Medical Malpractice:The Italian Experience”,Chicago-Kent Law Review,Vol.87,No.1,2011.
Clifford,K.A.and Iuculano,R.P.,“AIDS and Insurance:the Rationale for AIDS-related Testing”,Harvard Law Review,Vol.100,No.7,1987.
David M.Studdert,Michelle M.Mello,William M.Sage,Catherine M.DesRoches,Jordon.Peugh,Kinga.Zapert and Troyen A.Brennan,“Defensive Medicine among High-risk Specialist Physicians in a Volatile Malpractice Environment”,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Vol.293,No.21,2005.
David Weisbrot&Brian Operskin,“Insurance and Genetics:Regulating a Private Market in the Public Interest”,in Michela Betta (ed.),The Moral,Social,and Commercial Imperatives of Genetic Testing and Screening:The Australian Case,Springer,2006.
Deborah A.Stone,“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Health Insurance”,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Vol.18,No.2,1993.
F.Joseph Du Bray,“A Response to the Anti-Subrogation Argument:What Really Emerged from Pandora's Box”,S.D.L.Rev.,Vol.41,1996.
Frederik T.Schut&Eddy K.A.van Doorslaer,“Towards a Reinforced Agency Role of Health Insurers in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Health Policy,Vol.48,No.1,1999.
Gary T.Schwartzt,“Ethics and the Economics of Tort Liability Insurance”,Cornell Law Review,Vol.75,No.2,January 1990.
Guy Carrin,“Social Health Insur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Continuing Challenge”,International security review,Vol.55,No.2,2002.
Guy Carrin & Chris James,“Social Health Insurance: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ition Towards Universal Coverage”,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Vol.58,No.1,2005.
Hans Maarse,Patrick Jeurissen & Dirk Ruwaard,“Results of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in the Netherlands:a Review”,Health Economics,Policy and Law,Vol.11,No.2,2016.
James Reason,Human Erro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Jan J.Kerssens & Peter P.Groenewegen,“Consumer Choice of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in Managed Competition”,Health Expectations,Vol.6,No.4,2003.
Javier García-Lacalle & Emilio Martín,“Efficiency Improvements of Public Hospitals Under a Capitation Payment Scheme”,Health Economics,Policy and Law,Vol.8,No.3,January 2013.
John A.Nyman,“The Value of Health Insurance:the Access Motive”,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Vol.18,No.2,June 1999.
Jonathan Gruberab & Kosali Simon,“Crowd-out 10 Years Later:Have Recent Public Insurance Expansions Crowded out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Vol.27,No.2,2008.
Jost T.S.,“Private or Public Approaches to Insuring the Uninsured: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with Private Insurance”,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Vol.76,No.2,2001.
Kathy L.Hudson,Karen H.Rothenberg,Lori B.Andrews,Mary Jo Ellis Kahn&Francis S.Collins,“Genetic Discrimination and Health Insurance:An Urgent Need for Reform”,Science,Vol.270,No.5235,October 1995.
Kieke G.H.Okmaa & Luca Crivelli,“Swiss and Dutch’Consumer-driven Health Care’:Ideal Model or Reality?”Health Policy,Vol.109,No.2,2013.
Liang B.A & Ren L.L,“Medical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Damage Caps:Getting beyond Band Aids to Substantive Systems Treatment to Improve Quality and Safety in Healthcare”,American Journal of Law & Medicine,Vol.30,No.4,2004.
Lieke H.H.M.Boonen & Frederik T.Schut,“Preferred Providers and the Credible Commitment Problem in Health Insurance:First Experienc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d Competition in the Dutch Health Care Yystem”,Health Economics,Policy and Law,Vol.6,No.2,2011.
Molly Gamble,“How Much Should We Expect Healthcare to Mimic Other Industries?”Becker's Hospital Review,August 19,2013.
Myron F.Steves Jr.,“A Proposal to Improve the Cost to Benefit Relationships in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Duke Law Journal,Vol.1975,No.6,1976.
Neelam Sekhri&William Savedoff,“Private Health Insurance: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Vol.83,No.2,2005.
Nelson L.J,Morrisey M.A & Becker D.J,“Medical Liability and Health Care Reform”,Health Matrix,Vol.21,No.2,2011.
Nicole Tapay & Francesca Colombo,“Private Health Insurance in OECD Countries:The Benefits and Costs for Individuals and Health Systems”,in OECD Health Working Papers,No.15,OECD Publishing,2004.
Omri Ben-Shahar and Kyle D.Logue,“Outsourcing Regulation:How Insurance Reduce Moral Hazard”,Michigan Law Review,Vol.111,No.2,April 2012.
Paul K.Freeman and Howard Kunreuther,Managing Environmental Risk Through Insurance,Springer Netherlands,1997.
Philip K.Howard,“Why Medical Malpractice Is off Limits”,Wall ST.J.,Sept.29,2009,A25.
Robert P.Hartwig and Claire Wilkinson,“Medical Malpractice Insurance”,Insurance Issues Series,Vol.1,No.1,2003.
Savannah Bergquist,Joan Costa-Font & Katherine Swartz,“Partnership Program for Long-Term-Care Insurance:the Right Model for Addressing Uncertainties with the Future?”Ageing & Society,Vol.36,No.9,July 2016.
Soonman Kwon,“Thirty Year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South Korea:Lessons for Achieving Universal Health Care Coverage”,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Vol.24,No.1,2009.
Stefan Gress,Peter Groenewegen,Jan Kerssens,Bernard Braun & Juergen Wasem,“Free Choice of Sickness Funds in Regulated Competition:Evidence From Germany and The Netherlands”,Health Policy,Vol.60,No.3,2002.
Stefania Moresi-Izzo,Vaida Bankauskaite & Christian A.Gericke,“The Effect of Market Reforms and New Public Management Mechanisms on the Swiss Health Care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Planning and Management,Vol.25,No.4,November 2010.
Stephen C.Yeazell,“Re-financing Civil Litigation”,DePaul Law Review,Vol.51,No.2,2001.
Tom Baker & Rick Swedloff,“Regulation by Liability Insurance:from Auto to Lawyers Professional Liability”,UCLA Law Review,Vol.60,No.6,2013.
Uwe E.Reinhardt,“The Swiss Health System:Regulated Competition without Managed Care”,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Vol.292,No.10,September 2004.
U.S.Congres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Defensive medicine and medical malpractice,July 1994,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OTA-H-602.
U.S.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Medical Malpractice Insurance:Multiple Factors Have Contributed to Increased Premium Rates,2003,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Gao-03-702.
U.S.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Medical Malpractice Implications of Rising Premiums on Access to Health Care,2003,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Gao-03-836.
Victor G.Rodwin,“The Health Care System Under French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Lessons for Health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Vol.93,No,1,January 2003.
Wanda Ronka-Chmielowiec,Anna Jędrzychowska & Ewa Poprawska,“The sufficiency of the minimum amounts in compulsory liability insurance”,Wiadomości Ubezpieczeniowe,No.4,2015.
Wynand P.M.M.van de Ven & Frederik T.Schut,“Universal Mandatory Health Insurance in the Netherlands:A Model for the United States?”Health Affairs,Vol.27,No.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