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典文献
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中华书局1982年版。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顾炎武:《日知录》,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6年版。
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孔颖达:《周易正义》(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
刘向:《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谭业谦:《公孙龙子译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
韦昭注:《国语》,世界书局1936年版。
吴毓江:《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版。
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
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大学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周敦颐:《周敦颐集》,中华书局2014年版。
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二 中文专著
白彤东:《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蔡仁厚:《孔孟荀哲学》,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
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陈鼓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介》,中华书局2009年版。
陈梦雷:《周易浅述》,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陈文洁:《荀子的辩说》,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陈赟:《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邓小虎:《荀子的为己之学:从性恶到养心以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东方朔:《差等秩序与公道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杜国庠:《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版。
方克立主编:《中国哲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61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葛荣晋:《中国哲学范畴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郭沫若:《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何淑静:《孟荀道德实践理论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版。
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天虹:《郭店竹简〈性自命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梁启超:《儒家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梁启雄:《荀子简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
廖名春选编:《荀子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林宏星:《〈荀子〉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刘翔:《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路德斌:《荀子与儒家哲学》,齐鲁书社2010年版。
马积高:《荀学源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蒙文通:《先秦诸子与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牟宗三:《名家与荀子》,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版。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倪卫德:《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裘锡圭:《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冉云飞选编:《庄子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孙伟:《重塑儒家之道——荀子思想再考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谭嗣同:《仁学》,中华书局1958年版。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
韦政通:《荀子与古代哲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吴怡:《中庸诚的哲学》,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76年版。
熊十力:《原儒》,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徐梵澄:《老子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徐复观:《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徐元诰:《国语集结》,中华书局2002年版。
严复:《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8年版。
杨国荣:《庄子的思想世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杨柳桥:《荀子诂译》,齐鲁书社2009年版。
杨儒宾:《儒家身体观》,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年版。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张立文等:《中国哲学范畴精粹——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中华书局1982年版。
张松如、陈鼓应等:《老庄论集》,齐鲁书社1987年版。
周辅成:《论人和人的解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周振甫注:《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三 中文译著
[美]爱莲心:《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内篇分析》,周炽成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美]葛瑞汉:《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张海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英]洛克:《政府论》(下),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英]休谟:《人性论》(下),关运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四 中文期刊
[美]安乐哲、郝大维:《〈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彭国祥译,《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3期。
[美]安乐哲:《以礼仪为权利——儒家的选择》,梁涛、高如辰译,《江汉论坛》2013年第6期。
蔡仁厚:《荀子与朱子——荀朱二家心性论之比较及其在儒家中的地位》,《鹅湖学志》1988年第1期。
陈静:《“吾丧我”——〈庄子·齐物论〉解读》,《哲学研究》2001年第5期。
陈少明:《“吾丧我”:一种古典的自我观念》,《哲学研究》2014年第8期。
陈望衡:《儒家礼乐观及其当代价值》,《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陈祖为:《儒家思想与人权》,《学术月刊》2013年第11期。
冯耀文:《荀子的正名思想》,《哲学与文化》1989年第16卷第4期。
郭静云:《先秦易学的“神明”概念与荀子的“神明”观》,《周易研究》2008年第3期。
郭梨华:《道家思想展开中的关键环节——〈管子〉“心—气”哲学研究》,《文史哲》2008年第5期。
郭齐勇:《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郭志坤:《浅说荀子及其荀学之浮沉》,《学术月刊》1994年第3期。
黄玉顺:《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3期。
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纲要》,《四川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金景芳:《关于荀子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2年第6期。
匡钊、张学智:《〈管子〉“四篇”中的心论与心术》,《文史哲》2012年第3期。
匡钊:《简书〈性自命出〉“道四术”探析》,《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
[韩]李承焕:《儒家基于美德的道德中存在权利观念吗?》,梁涛、赵依译,《现代哲学》2013年第3期。
李明辉:《朱子对“道心”“人心”的诠释》,《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李泽厚:《举孟旗,行荀学——为〈伦理学纲要〉一辩》,《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4期。
梁涛:《荀子与中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廖名春:《“慎独”本义新证》,《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
廖名春:《荀子“虚壹而静”说新释》,《孔子研究》2009年第1期。
廖名春:《由〈荀子〉“伪”字义论其有关篇章的作者与时代》,《临沂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廖申白:《论西方主流正义概念发展中的嬗变与综合》(上),《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林宏星:《心知与心虑——兼论荀子的道德主体与人的概念》,《“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第27期。
刘又铭:《荀子的哲学典范及其在后代的变迁转移》,《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汉学研究集刊》2006年第3期。
蒙培元:《“道”的境界——老子哲学深层意蕴》,《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欧阳祯人:《〈荀子〉中“情”字的哲学意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庞朴:《道家辩证法论纲》(下),《学术月刊》1987年第1期。
沈美华:《人权的儒学进路》,《现代哲学》2013年第3期。
沈顺福:《荀子之“心”与自由意志》,《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孙向晨:《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文史哲》2017年第3期。
孙中原:《儒家智者的逻辑——析荀子正名论》,《孔子研究》2004年第3期。
田文军:《老子“道”论新探》,《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
王楷:《荀子养心说新探:一种精神修持理论视域下的考察》,《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6期。
王楷:《早期儒家乐教传统的演进及其当代价值》,《道德与文明》2018年第2期。
温海明:《荀子心“合”物论发微》,《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2期。
吴祖刚:《心与礼仪:荀子道德哲学的构建》,《船山学刊》2012年第2期。
吴祖刚:《荀子性情欲之关系分析》,《道德与文明》2013年第6期。
颜炳罡:《正义何以保证?——从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谈起》,《孔子研究》2011年第1期。
杨国荣:《齐物论释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杨少涵:《论孔子的心学》,《江淮论坛》2010年第4期。
姚大志:《社会正义论纲》,《学术月刊》2013年第11期。
张岱年:《〈管子〉书中的哲学范畴》,《管子学刊》1991年第3期。
赵法生:《心术还是心性?——〈性自命出心术观辩证〉》,《哲学研究》2017年第11期。
赵汀阳:《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
周炽成:《荀子非性恶论者辩》,《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周桂钿:《义利之辨》,《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周绍贤:《荀子“论心”》,《台湾辅仁大学哲学论集》1983年第17期。
周振群:《荀子之正名思想与理念间架析述》(二),《鹅湖月刊》第142期。
周振群:《荀子之正名思想与理念间架析述》(一),《鹅湖月刊》第141期。
五 外文专著
A.C.Graham,Disputer of the Tao: 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 Ancient China,Chicago: 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Antonio S.Cua,Human Nature,Ritual and History: Studies in Xunzi and Chinese Philosophy, Washington,DC: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2005.
Eric L.Hutton,Dao Companions to Chinese Philosophy of Xunzi,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B.V.,2016.
Heiner Rortz,Confucian Ethics of the Axial Age,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3.
Janghee Lee,Xunzi and Early Chinese Naturalism, Albany,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4.
T.C.Kline III and J.Ivanhoe,Virtue,Nature,and Moral Agency in the Xunzi, Indianapolis/Cambridg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2000.
六 外文期刊
Chaehyun Chong,“Xunzi's SANHUO(Three types of cognitive delusions)”,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39,2012.
Edward J.Machle,“The Mind and the‘SHEN-MING' in Xunzi”,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19,1992.
Joel Feinberg,“The Nature and Value of Rights”,The Journal of Value Inquiry, Vol.4,1970.
Lee H.Yearley,“Hsun Tzu on the Mind: His Attempted Synthesis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39,1980.
Yiu-ming Fung(冯耀明),“Two Senses of‘Wei偽’: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Xunzi's Theory of Human Nature”,Dao, Vol.1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