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典文献
《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列宁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列宁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列宁全集》第50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文稿》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列宁文稿》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列宁文稿》第6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列宁文稿》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列宁文稿》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列宁专题文集 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列宁专题文集 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斯大林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斯大林文集》(1934—1952年),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6)》(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二 中文专著
安启念:《东方国家的社会跳跃与文化滞后:俄罗斯文化与列宁主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敖带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热问题与冷思考》,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曹长盛:《苏联演变过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程正民:《列宁文艺思想与当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1年版。
郭华甫:《列宁苏维埃政权建设思想与当代中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侯惠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胡瑾:《从列宁到邓小平》,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季正矩:《列宁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李慎明:《历史的风:中国学者论苏联解体和对苏联历史的评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李向国、李晓红:《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李新泰:《马克思主义学风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李永全:《俄国政党史:权力金字塔的形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李忠杰:《列宁主义论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梁淑芬、傅殷才:《列宁的领导艺术》,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刘平斋、陈德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宣传》,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柳丽:《列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吕嘉民:《列宁工会学说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彭大成:《从列宁到邓小平的伟大探索》,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彭大成:《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彭继红:《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研究(1949—2009)》,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青觉、栗献忠:《苏联民族政策的多维审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任光宣:《俄罗斯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上海外国语学院:《回忆列宁》(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石本惠:《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宋才发:《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孙来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童世俊:《意识形态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王立新:《苏共兴亡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王伟光、刘海涛:《社会主义通史》(第5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王晓升:《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魏小萍:《探求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温济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吴波等:《新中国意识形态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吴恩远:《苏联史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向春阶:《列宁晚年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肖德甫:《世纪悲歌: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前前后后》,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辛向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邢广程:《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长春出版社2009年版。
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杨春华、星华:《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杨德霞:《马克思视阈中的意识形态性质研究》,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
杨海波:《列宁文化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杨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叶卫平:《西方“列宁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衣俊卿:《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尹树广:《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批判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尹彦:《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俞良早:《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俞良早:《列宁后期思想探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岳增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领导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张宏毅:《意识形态与美国对苏俄、中国的政策》,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一兵:《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张翼星、贺翠香、陈岸瑛:《读懂列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翼星:《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赵明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郑异凡:《天鹅之歌:关于列宁后期思想的对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论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和无神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列宁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周民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观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朱继东:《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朱继东:《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朱文显:《知识分子问题: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左亚文、陶笑眉:《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中国的改革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三 中文译著
〔澳〕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玖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德〕弗·梅林:《马克思传》(上下),樊集译,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黎明、李书崇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德〕克·蔡特金:《列宁印象记》,马清槐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俄〕M.P.泽齐娜:《俄罗斯文化史》,刘文飞、苏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俄〕恩·弗列罗夫斯基:《俄国工人阶级状况》,陈瑞铭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俄〕戈·瓦·普列汉诺夫:《俄国社会思想史》,孙静工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加〕艾伦·伍德:《新社会主义》,尚庆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张国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美〕雷迅马:《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牛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美〕路易斯·费希尔:《列宁》,彭卓吾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版。
〔美〕路易斯·费希尔:《列宁的一生》,彭卓吾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美〕路易斯·费希尔:《神奇的伟人——列宁》(上、下卷),彭卓吾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苏〕包德列夫:《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何田华译,新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
〔苏〕彼尔德列夫:《列宁和斯大林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徐中平译,作家书屋1951年版。
〔苏〕根·奥比契金等:《克鲁普斯卡娅传》,王占标、赵连宏、邱桂荣译,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苏〕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回忆录》,哲夫译,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苏〕普·凯尔任采夫:《列宁传》,企程、朔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5年版。
〔苏〕斯捷潘年:《列宁论共产主义建设》,舒光译,时代出版社1955年版。
〔苏〕托先科:《共产主义教育概论》,李元立、关怀译,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
〔匈〕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翔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译林出版社2019年版。
四 中文期刊
艾四林:《“中国梦”与中国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3期。
艾四林:《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2期。
包毅:《建构到失语——列宁与斯大林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包毅:《为列宁辩护——答“西方列宁学”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责难》,《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包毅:《柯尔施论“列宁意识形态观”述评——兼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第5期。
包毅:《列宁与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比较及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
曹国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的重建》,《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
曹芸:《列宁:政治的终结?——对尼尔·哈丁“否定性”列宁主义观的反思及批判》,《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陈锡喜:《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
陈杨:《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考察》,《北方论丛》2011年第3期。
窦凌、孙玉玲:《列宁的政治宣传思想及其启示》,《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耿品:《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
郭榛树:《正确理解列宁“少谈政治”的思想》,《理论导刊》1996年第9期。
郭明飞:《全球化时代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社会思潮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
何启刚:《列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3期。
洪光东、王永贵:《当前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新思想研究的进展与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哲学变革》,《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2期。
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侯惠勤:《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2期。
侯惠勤:《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上的创新》,《新视野》2010年第2期。
胡传荣:《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影响》,《国际观察》1994年第1期。
胡芳:《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重释》,《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8期。
黄力之:《文化研究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姜迎春:《论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整体性》,《江海学刊》2015年第4期。
姜志强:《列宁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践逻辑及其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2期。
金民卿:《意识形态虚假性及其超越》,《人民论坛》2010年第14期。
蒯正明:《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的思想与现实启示》,《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
李崇富:《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第2期。
李沛武、籍庆利:《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思想论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李小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实践向度》,《江汉论坛》2013年第2期。
李晓燕:《列宁“灌输论”视角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探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8期。
李星:《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启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3期。
李烨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确立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7期。
李烨红:《从马克思到列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的嬗变及启示》,《江汉论坛》2014年第2期。
梁柱:《要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前线》2015年第3期。
廖小明:《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3期。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求是》2014年第1期。
孟宪平:《习近平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论析》,《探索》2014年第5期。
莫岳云、刘国普:《列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秦正为:《关于十月革命争论的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石云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研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宋仕平:《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2期。
苏超莉:《列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逻辑及其当代价值——基于意识形态建设过程逻辑的视角》,《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2期。
孙力杰:《列宁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其启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期。
唐爱军:《习近平意识形态理论框架和基本思路——一个政治合法性的视角》,《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
唐晓燕:《意识形态建构理论的源与流:从马克思到列宁》,《学术论坛》2018年第4期。
田心铭:《略论意识形态工作的几个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1期。
王存福:《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王伟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求是》2015年第15期。
王伟光:《牢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7期。
王文慧、秦书生:《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贡献、探索及启示》,《学习论坛》2018年第2期。
王永贵:《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精髓及其现实意义——纪念列宁逝世90周年》,《学术界》2014年第4期。
王永贵:《中国共产党90年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经验》,《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
吴胜锋:《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第6期。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1期。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2013年第1期。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
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求是》2015年第9期。
辛向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3期。
徐芹:《列宁对民粹派社会主义远景论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江汉论坛》2015年第12期。
徐淑贞:《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12期。
杨海波:《略论列宁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7期。
杨晶、陶富源:《论列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姚元军:《列宁关于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转型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
尤国珍:《再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教训与现实启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8期。
俞良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理论界对列宁理论研究的述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5期。
俞良早:《列宁苏维埃国家经济建设的第一个方案——研读〈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俞良早:《论列宁的东方理论》,《江汉论坛》2002年第5期。
俞良早:《论欧洲革命退潮时期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翟宇、张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脉络》,《人民论坛》2016年第36期。
张万杰:《苏东剧变后印共(马)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探索》,《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
张晓忠:《列宁全球化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1期。
张秀琴:《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论比较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张艳斌:《习近平意识形态观及其时代价值》,《学术论坛》2015年第7期。
张艳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制度”分析范式的三种理论图景——从列宁、葛兰西到拉克劳、墨菲》,《天府新论》2015年第2期。
张志丹:《意识形态概念上的“列宁与马克思对立说”献疑》,《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朱继东:《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意识形态安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2期。
朱继东:《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理论探索》2014年第5期。
朱继东:《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贡献和启示——纪念列宁诞辰150周年》,《文化软实力》2020年第6期。
朱培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列宁知识分子观研究》,《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5期。
朱亚坤:《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及对考茨基的批判——兼论当今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3期。
五 学位论文
李陆迪:《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苏全艳:《列宁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
孙芮晨:《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7年。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0年。
张述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赵丽娜:《列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6年。
朱丽:《列宁意识形态教育思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六 外文专著
Bhikhu Parekh,Marx's Theory of Idelogy,London:Groom Helm Ltd.,1982.
Dahrendorf,Ralf,Class and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David Flakser,Marxism Ideology and Myths,New York:Philosophical Library,1971.
David Melellan,The Thought of Karl Marx,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0.
Goran Theborn,The Ideology of Power and the Power of Ideology,London:Verso,1980.
Hans Barth,Wahreit and Ideologie,Frankfurt:Suhrkamp Verlag,1961.
K.Mannheim,Idelogy and Utopia,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55.
Martin Seliger,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 Ideology:A Critical Essa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77.
Paul Bowman,Post-Marsist Versus Cultural Studies:Theory,Politics and Intervention,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7.
Robert Porter,Ideology:Contemporary Social,Political and Cultural Theory,Cardiff: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2006.
Zolberg Aristide,International Labour and Working Class Histor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