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译著
[奥]阿德勒:《挑战自卑》,李心明译,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
[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下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德]加布丽埃·施瓦布:《文学、权力与主体》,陶家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修订本)》,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陈定家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德]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法]吉尔·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刘汉全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法]拉康:《拉康选集》,褚孝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法]罗兰·巴特:《S/Z》,屠友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法]罗兰·巴特:《热奈特论文选·批评译文选》,史忠义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佘比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法]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刘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法]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联邦德国]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金元浦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联邦德国]W.伊泽尔:《审美过程研究——阅读活动:审美过程研究》,霍桂恒、李宝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美]保罗·德曼:《解构之图》,李自修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彼得·布鲁克斯:《身体活——现代叙事中的欲望对象》,朱生坚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美]哈罗德·布鲁姆:《误读图示》,朱立元、陈克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江宁康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美]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徐文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美]金介甫:《沈从文传》,符家钦译,时事出版社1991年版。
[美]凯特·米利特:《性政治》,宋文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林同齐译,稻乡出版社1991年版。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美]苏珊·桑塔格:《激进意志的样式》,何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美]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日]伊藤虎丸:《鲁迅与终末论:近代现实主义的成立》,李冬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世界历史沉思录》,金寿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以色列]S.N.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旷新年、王爱松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吴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印度]泰戈尔:《泰戈尔抒情诗选》,吴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第二版),叶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英]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邵迎生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英]斯图亚特·霍尔、保罗·杜盖伊编著:《文化身份问题研究》,庞璃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海涅:《海涅选集·诗歌卷》,张玉书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穆善培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刘绍铭等译,香港中文大学2001年版。
二 中文著作
陈剑晖、宋剑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陈俐等主编:《郭沫若经典作品多元解读》,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平原、夏晓虹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第一卷,1897—191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陈漱渝编:《谁挑战鲁迅——新时期关于鲁迅的论争》,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永国主编:《翻译与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永志校释:《〈女神〉校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戴光中:《赵树理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董健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复旦大学中文系《赵树理研究资料编辑组》:《赵树理专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高军等编:《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歌德:《歌德文集》(第1—14卷),杨武能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册),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老舍:《老舍全集》(第1—1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李今主编:《汉译文学序跋集》(第1—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李新宇主编:《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怡:《现代性:批判的批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连燕堂:《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近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2),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岳麓书社2006年版。
刘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柳青:《柳青文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鲁迅:《鲁迅全集》(第1—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陆晶清:《陆晶清诗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逄增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2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沈红苏:《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王安忆、铁凝小说创作比较谈》,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宋剑华:《文学的期待——转型期中国文学现象论》,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汪卫东:《现代转型之痛苦肉身:鲁迅思想与文学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继志:《沈从文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徐仲佳:《中国现代性爱叙事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严复:《严复全集》(第1—8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严家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杨天石主编:《钱玄同日记》(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曾逸主编:《走向世界文学: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新文学大系(影印本)》(1917—1927),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第1—14集),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张光芒:《启蒙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赵树理:《赵树理全集》(第1—6卷),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赵一凡等:《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赵银棠:《玉龙旧话新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朱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