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苏]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中文专著:
贾中海:《社会价值的分配正义——罗尔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增广贤文》,杨根乔、沈跃春评注,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德]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德]马克思·霍克海默、特奥多·威·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断)》,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加拿大]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卷)》,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美]E.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美]G.A.柯亨:《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吕增奎编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万俊人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美]艾伦·布坎南:《马克思与正义》,林进平译,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美]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王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美]戴维·哈维:《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胡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美]罗伯特·诺齐克:《被检验的人生》,姚大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
[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姚大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褚松燕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美]伊安·夏皮罗:《政治的道德基础》,姚建华、宋国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志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梅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匈牙利]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社会存在本体论引论》,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匈牙利]乔治·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张西平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葛兰西文选》,李鹏程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英]G.A.科恩:《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段忠桥译,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英]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初立忠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英]大卫·哈维:《资本的空间》,王志弘等译,群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英]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应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中文期刊:
常宴会:《马克思正义概念的争执及当代建构》,《天府新论》2016年第1期。
陈飞:《现实与超越: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辩证结构》,《道德与文明》2015年第1期。
葛宇宁:《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理论探索》2015年第3期。
郭丽丽:《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剥削概念的新阐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贺来、葛宇宁:《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术交流》2015年第7期。
贾中海:《分配正义的权利依据》,《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
贾中海、曲艺:《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及其规范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3期。
贾中海、温丽娟:《当代西方公平正义理论及其元哲学问题》,《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3期。
贾中海、温丽娟:《当代西方公平正义理论及其元哲学问题》,《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3期。
贾中海、张景先:《三种经典公平正义理论之比较》,《理论探讨》2011年第4期。
李佃来:《论马克思正义观的特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李佃来:《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三重意蕴》,《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李冬梅:《论马克思正义观的基本特点》,《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林进平:《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批判正义的阐释》,《现代哲学》2013年第1期。
林进平:《论马克思正义观的阐释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林进平:《评〈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第2期。
林进平:《拯救正义而又彰显历史唯物主义——从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与正义”论题的诠释说起》,《哲学研究》2013年第8期。
罗贵榕:《马克思正义思想研究述要》,《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任政:《论马克思正义观的辩证视域》,《观察与思考》2015年第6期。
邵晓光、杨庐峰、刘岩:《马克思正义的多重理解和去蔽之意》,《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王欣欣:《自由平等·人民利益·批判性——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三个特质》,《前沿》2013年第24期。
王艳华、朱思阳:《马克思正义观的复合结构——对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论争的前提批判》,《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1期。
王增收:《艾伦·布坎南对马克思批判权利的解读与评论》,《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姚大志:《何谓正义:罗尔斯与哈贝马斯》,《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
张伟、牟世晶:《马克思正义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赵海洋:《马克思正义思想的逻辑结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第10期。
赵伟:《解开历史与理想的“戈尔迪之结”——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双重维度及当代启示》,《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第2期。
周凡:《正义批判的增补及其不满(上)——论艾伦·布坎南“内外兼顾”的激进困局》,《江海学刊》2015年第5期。
周凡:《正义批判的增补及其不满(下)——论艾伦·布坎南“内外兼顾”的激进困局》,《江海学刊》2015年第6期。
邹琨、邓淑华:《论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内在张力》,《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
[美]艾伦·布坎南、林进平:《布坎南评艾伦·伍德的〈卡尔·马克思〉》,《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第6期。
[美]艾伦·伍德、林进平:《评艾伦·布坎南的〈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