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英文书目
(一)英文专著
Bain,J.S.,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6.
Johnson,M.,Christensen,C.,Kagermann,H.,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2008.
Schmalensee,Richard,and D.S.Evans,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Markets with Two-Sided Platforms,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3.1.2005.
Tirole,Jean,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it Press Books,1.3(1988).
Wells,Alan,World Broadcasting: A Comparative View,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96).
(二)英文期刊论文
Anderson,S.P.,Coate,S.,Market Provision of Broadcasting: A Welfare Analysi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3,72(4).
Armstrong,M.,Wright,J.,Two-sided Markets,Competitive Bottle necks and Exclusive Contracts,Economic Theory,2007,32(2).
Armstrong,M.,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37(3).
Bain,J.S.,The Profit Rate as A Measure of Monopoly Power,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41,55(2).
Bain,Joe S.,A Note on Pricing in Monopoly and Oligopol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39.2(1949).
Bain,Joe S.,Relation of Profit Rate to Industry Concentration: American Manufacturing,1936-1940,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65.3(1951).
Bain,Joe S.,Workable Competition in Oligopoly: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Some Empirical Evid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0.2(1950).
Bowman,C.,Ambrosini,V.,Value Creation Versus Value Capture:Towards A Coherent Definition of Value in Strategy,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11(1).
Brozen,Y.,Bain's Concentration and Rates of Return Revisited,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2000,14(2).
Chang,M.,Exclusive Dealing Contracts in A Successive Duopoly with Side Payments,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2.
Dobson,Paul,W.,et al.,Buyer Power and its Impact on Competition in the Food Retail Distribution Sector of the European Union,Journal of Industry Competition & Trade,1.3(2001).
Hedman,J.,Kalling,T.,The Business Model Concept: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Empirical Illustr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Infformation Systems,2003(12).
Hamel,G.,Trudel,J.D.,Leading the Revolution,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1,18(3).
Iosifidis,P.,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Policy,Journal of Broadcasting Electronic Media,2011,56(6).
Kaiser,U.,Wright,J.,Price Structure in Two-sided Markets: Evidence from the magazine indu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6,24(1).
Katz,M.L.,Shapiro,C.,Network Externalities,Competition,and Compatibil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3).
Kilian,Thomas,and T.Schwarz,Spinning the Wheel: What Makes TV Series-Spin-Offs Successful,Journal of Media Business Studies,10.2(2013).
Lepak,D.P.,Smith,K.G.,Taylor,M.S.,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Capture:A Multilevel Perspectiv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1).
Lindstadt,Nadine,Multisided Media Markets: Applying the Theory of Multisided Markets to Media Markets,Ssrn Electronic Journal,96/09(2009).
Makadok,R.,The Theory of Value and the Value of Theory: Breaking New Ground versus Reinventing the Whee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1).
Mitchell,D.,Coles,C.,The Ultim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ntinu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3,24(5).
MK Perry,Chapter 4 Vertical integration:Determinants and Effects,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5,1(89).
Orr,Dale,An Index of Entry Barrier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Market Structure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3.1(1974).
Panzar,John C.and J.N.Rosse,Testing For“Monopoly”Equilibrium,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35.4(1987).
Parker,G.G.,Alstyne,M.W.V.,Two-Sided Network Effects: A Theory of Information Product Design,Management Science,2005,51(10): 1494-1504.
Poort,J.,Baarsma,B.,Measuring the Welfare Effects of Public Television,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2016,29(1).
Poort,Joost,and B.Baarsma,Measuring the Welfare Effects of Public Television,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29.1(2016).
Poort,Joost,and B.Baarsma,Measuring the Welfare Effects of Public Television,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29.1(2016).
Priem,R.L.,A Consumer Perspective on Value Cre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1).
Reder,Melvin,W.,Chicago Economics: Permanence and Chang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1982).
Tóthkirály,I.,et al.,Connected to TV Series: Quantifying Series Watching Engagement,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6.4(2017).
Vans,David S.,The Antitrust Economics of Multi-Sided Platform Markets,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20.2(2003).
Vickers,John,and M.Waterson,Vertical Relationships: An Introduction,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39.5(1991).
Watkins,Myron W.P.T.Homan,and E.M.Hoover,Price and Production Policies of Large-Scale Enterpris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9.1(1939).
White,A.H.U.,Weyl,E.G.H.U.,Toulouse School of Economics,Imperfect Platform Competition: A General Framework,Working Papers,2010.
Wilbur,K.C.,A Two-Sided,Empirical Model of Television Advertising and Viewing Markets,Marketing Science,2008,27(3).
Zott,C.,Amit,R.and Massa,L.,The Business Model: Theoretical Roots,Recent Developments,and Future Research,Working Paper,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Navarra,2010.
(三)其他英文文献
Bernheim,B.Douglas,and M.D.,Whinston,Exclusive Dealing,Harvard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s,1996.
Dobson,P.W.and Waterson M.and Chu A.,The Welfare Consequences of the Exercise of Buyer Power: Research Paper 16.Office of Fair Trading,London,1998.
二 中文书目
(一)中文专著
[美]布斯等:《研究是一门艺术》,陈美霞等译,新华出版社2009年版。
陈应龙:《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储钰琦:《中国电视剧产业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年版。
[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第14版,王永贵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高鑫:《电视剧的探索》,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高鑫、吴秋雅:《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葛进平:《受众调查与收视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郝建:《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
胡正荣主编:《21世纪初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黄维均:《电视剧与戏剧》,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编:《电视剧研究资料选编》,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1984年版。
[英]吉莉安·道尔(Gillan Doyle):《理解传媒经济学》,李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凯瑟琳·马歇尔、[美]格雷琴·B.罗斯曼:《设计质性研究:有效研究计划的全程指导》第5版,何江穗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李继东:《中国影视政策创新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李岚:《电视产业价值链理论与个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李苓编著:《传播学理论与实务》,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明志、柯旭清、罗金峰:《产业组织理论》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李兴国、储钰琦:《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产业卷)》,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年版。
刘燕南:《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晔原:《电视剧批评与欣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陆地:《中国电视产业启示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英]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日]泉田成美、[日]柳川隆:《产业组织理论基础》,吴波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邵奇:《中国电视剧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斯蒂芬·马丁(Stephen Martin):《高级产业经济学》第2版,史东辉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斯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孙铭欣:《电视剧国际交易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美]唐·E.瓦尔德曼(Don E.Waldman)、[美]伊丽莎白·J.詹森(Elizabeth J.Jensen):《产业组织 理论与实践》第4版,李宝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唐世鼎、黎斌等编著:《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万小谈:《中国内地电视剧的意义系统与审美呈现1980—201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7年版。
王昶主编:《战略管理 理论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甫、吴丰军:《电视制片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乙涵:《大众文化与电视自制剧》,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年版。
魏国彬:《电视剧市场体系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魏南江主编:《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吴素玲:《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夏征农主编:《辞海 艺术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谢柏梁、袁玉琴主编:《中国影视艺术简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杨旦修:《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杨凤、徐飞:《产业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尹章池编著:《传媒产业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郁义鸿、管锡展主编:《产业链纵向控制与经济规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喻国明等编著:《传媒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岳淼编著:《中国影视传播史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臧旭恒、杨蕙馨、徐向艺主编:《产业经济学》第5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张国良、赵凯、张宇丹主编,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分会等编:《媒介化社会:现状与趋势》,《2004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国涛:《电视剧本体美学研究:连续性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张海潮、张华:《剧领天下 中外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张华:《电视剧的投资与营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张智华:《电视剧类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赵玉林主编:《产业经济学 原理及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赵玉林主编:《产业经济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仲呈祥主编:《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年版。
周鸿铎:《传媒经济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版。
(二)中文学位论文
高允实:《从电视剧到网络剧——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与新的“大众主体”》,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大学,2015年。
刘菡:《我国电视剧市场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5年。
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3年。
张赞:《基于零售商垄断势力的纵向关系与竞争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7年。
(三)中文期刊论文
鲍观明:《传媒产业链模式的经济学分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鲍楠:《付费点播或可防止电视剧收视率造假》,《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年第4期。
卜彦芳:《新格局下的广电媒体站位》,《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年第6期。
《CNNIC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电子政务》2008年。
程贵孙、陈宏民、孙武军:《双边市场下电视传媒平台兼并的福利效应分析》,《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
迟晓英、宣国良:《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22卷第1期。
戴清:《近年来媒介融合环境对电视剧网络剧制播营销的影响与反思》,《中国电视》2017年第5期。
党雷:《“互联网+”驱动电视剧版权交易市场发展革新》,《出版广角》2018年第16期。
丁梦君、姚洪心:《电视剧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时代金融》2018年第5期。
董子冰:《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剧的发展态势及提升路径》,《北方传媒研究》2018年第4期。
谷琳:《我国电视剧产业投融资的发展趋势分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广播电视信息编辑部:《三网融合历程回顾》,《广播电视信息》2010年第2期。
郭彦:《选剧 编排 营销——打造电视剧场品牌的方法探索》,《中国电视》2013年第7期。
郭镇之:《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达拉斯·斯麦兹》,《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3期。
韩飞、王亚红:《IP剧对电视剧生态的重构》,《视听界》2017年第6期。韩婷婷:《产业化背景下我国电视剧批评的发展》,《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9卷第3期。
黄海涛、王乙涵:《当前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困境与出路》,《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35卷第6期。
姜明求、申慧善、吴昶学等:《中国电视观众的电视剧消费口味》,《全球传媒学刊》2015年第2期。
蒋淑媛:《粉丝·舆论·流量——资本驱动下的电视剧生产逻辑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6卷第4期。
李岚、罗艳:《我国电视剧产业三十年改革发展与未来趋向》,《电视研究》2008年第12期。
李明:《“协作体”:城市电视台困局下的发展之路》,《中国记者》2011年第5期。
李欣:《新媒体环境下UGC模式对用户属性的影响》,《青年记者》2013年第14期。
林罗华:《制播分离与媒体转型——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实践为例》,《新闻前哨》2009年第12期。
林翔、池薇:《平台经济悖论: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独播策略》,《新闻界》2014年第21期。
刘堤洪:《浅谈收视率之功与收视率之困》,《中国电视》2009年第5期。
刘启、李明志:《双边市场与平台理论研究综述》,《经济问题》2008年第7期。
刘庆振:《制播分离与中国电视剧产业化》,《南方电视学刊》2015年第6期。
刘庆振:《制播分离政策对电视剧产业中民营资本的影响研究》,《南方电视学刊》2015年第4期。
陆地:《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化的再思考》,《南方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
吕同申:《新媒体时代内容营销的优势及发展方向》,《新闻世界》2014年第7期。
马志浩、葛进平:《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国际新闻界》2014年第8期。
倪蓓:《大数据时代下电视剧产业发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36卷第4期。
欧阳宏生、闫伟:《影视教育:现状、问题与出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 欧阳宏生教授访谈》,《当代传播》2010年第4期。
潘一凡、杨媛:《范式转型:重建新闻传播学的几个问题——第一届中国新闻传播学圆桌会议纪要》,《新闻大学》2016年第2期。
裴华秀:《类型融合: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新思路》,《青年记者》2018年第26期。
宋培义、刘丹丹:《基于盈利模式视角的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策略》,《中国电视》2015年第1期。
滕继果:《国外电视剧引进概况及分析》,《青年记者》2014年第25期。
王康:《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剧的多屏传播效果研究》,《当代电视》2018年第7期。
王亮:《传媒经济研究的局限不是传媒经济理论的局限:与孙俨斌博士商榷》,《新闻界》2014年第16期。
王箐:《美国电视剧产业运作模式及启示》,《传媒》2017年第8期。王润珏:《我国电视媒体产业价值链的构建——由湖南电广传媒谈起》,《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卷第3期。
王炎龙、江澜:《电视剧类型化的构建逻辑失范与突破路径》,《中国电视》2018年第9期。
魏然:《产业链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综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6期。
文嫮、吕惠燕:《网络结构对中国区域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12期。
吴玉玲、高铭:《电视剧版权交易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当代传播》2014年第2期。
向志强:《媒介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以 〈超级女声〉 为研究案例》,《新闻知识》2006年第10期。
谢晨静、朱春阳:《新媒体对中国电视剧产业制度创新影响研究——以视频网站为例》,《新闻大学》2017年第4期。
谢金萍、小庞:《慈文传媒总裁马中骏 爆款剧,分众化》,《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6年第7期。
阎峰、蒋宏:《市场·受众价值·赢利模式——传媒营销三个关键词辨析》,《新闻记者》2004年第11期。
晏萌、石群峰:《2009:电视剧再续辉煌?》,《传媒》2009年第1期。
杨天宇、张蕾:《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和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6期。
尧风:《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化的未来之路》,《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易旭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产业规制转型——基于互联网媒体与电视规制效果比较的视角》,《新闻大学》2017年第5期。
殷珍:《从价值链视角看电视剧制作企业的发展战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尹鸿:《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现代传播》2001年第4期。
于立、肖兴志:《规制理论发展综述》,《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期。
余得通、谢江林:《热议冷思:制播分离与媒体转型——第五届中国电视南方论坛综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曾琼、张金海:《传媒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再讨论》,《新闻记者》2015年第7期。
曾琼、张金海:《中国传媒经济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新闻大学》2014年第2期。
詹玥:《我国电视剧产业的SCP分析》,《中外企业家》2017年第18期。
张博、葛文燕:《视频网站内容生产模式比较》,《中国报业》2014年第14期。
张海欣:《互联网思维下国产电视剧IP生产问题再思考》,《电视研究》2018年第7期。
张洪莲:《东方文化视域下中韩电视剧产业的比较》,《电影评介》2017年第20期。
张辉锋:《中国竞争性购剧联盟的伙伴选择机制浅析》,《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3期。
张敬伟、王迎军:《基于价值三角形逻辑的商业模式概念模型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6期。
张蓝姗:《重构电视节目综合评估体系——审美评估指数的提出与构建》,《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35卷第9期。
张盼盼:《电视产业社会化与制播分离路径选择——中国民营电视诞生的语境与意义溯源》,《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13卷第6期。
张婷:《制片人制和电视剧市场化》,《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张瑶:《新媒体时代电视剧制播的新变化》,《传媒》2017年第20期。
张智华:《网络传播与电视剧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第36卷第4期。
赵丹、宋培义:《基于投融资视角的电视剧项目价值评估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41卷第3期。
赵利圆、商建辉:《平台经济范式下的传媒研究——2007年至2014年国内相关论文综述》,《声屏世界》2015年第9期。
赵宇翔、范哲、朱庆华:《用户生成内容年第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年第38卷第5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理论与当代》2000年第11期。
周鸿铎:《解读电视制片人和制作人制》,《电视研究》2005年第10期。
周星桔:《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思考》,《出版广角》2019年第1期。
周雅:《韩国电视剧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编辑之友》2017年第2期。
朱治衡:《我国电视剧产业中的三种制播模式》,《青年记者》2019年第3期。
(四)其他中文文献
储钰琦:《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探索之路》,《中国艺术报》2018年11月28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统计公报》(广播影视部分),2017年。
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巨潮资讯网,2018年4月23日。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