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
-
182025-03
对母教文化展开新思考与新诠释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杰)3月6日,清华大学历史系主办的“清华历史讲堂”在清华大学开启年度首讲。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傅永聚受邀作题为“重新发现颜徵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方朝晖主持。 颜徵在是文化圣人孔子的母亲,两千多年来,她培养圣人的历史功绩却被明显埋没。矗立全世界最高……
-
182025-03
传说的夏乐与《两中》 的礼乐之治
清华简《两中》是一部战国时期的拟托类文献。作者以“帝”授命“夏启”为“下国王”作为故事场景,借帝的使者“两中”向启训诫之言,阐述了一套在邦家初定时用以巩固统治的社会治理法则。在帝、两中等高级神明的包装下,这套治理法则的内容每每被冠以“天降”的说法,显得十分神圣。而实际上,作者是对当时流行的一些重……
-
122025-03
从国家治理角度审视孙中山的《实业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面临战后经济重建,大量剩余资本和工业产能急需新市场,孙中山“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于1918年至1921年间写成《实业计划》一书,希望通过发展实业实现“民生主义”目标。 1918年11月,孙中山开始撰写《实业计划》,次年4月完成《实业计划》第一至第四计划的英文初稿。……
-
122025-03
孙中山建设思想覃思
孙中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为推动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孙中山以丰功伟绩和高贵品质赢得了世人的景仰。孙中山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家,他的革命家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入了国人的脑海中。 孙中山建设思想 渊源有自 对于革命与建设的关系,孙中山早年曾说:“建设是……
-
102025-03
法兰西园林中的中国景观
中国古代园林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智慧。中国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且还传入欧洲,使欧洲园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东方景观。 风从东方来 中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提到过中国园林,但夹杂着不少传说。1599年,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参观南京瞻园时,认为“无……
-
102025-03
“全球南方史学”的三重逻辑
新世纪以来,“全球南方”持续引发新的关注。就中国学术界而言,学者们对“全球南方”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国际关系、区域国别学、传播学等领域,历史学的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事实上,作为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和历史结果描述的“全球南方”,离不开历史背景与史学语境的洞析。历史认识视域中的“全球南方”,在笔者看来,可……
-
072025-03
世界古典学视域中埃及学的未来
埃及学(Egyptology)是19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的,以解读古埃及文字文献为基础,全面研究古代埃及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艺术,以及建筑、医学等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以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破译古埃及文字为标志。埃及学自创建以来,成为主要由西方人研究古代埃及文明的一门学问。埃及学的这种学……
-
032025-03
全面、系统研究崤函古道交通地理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崤函古道是古代中原通往关中、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襟带两京,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的锁钥。在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崤函古道在周、汉、隋、唐等王朝发挥过关键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崤函古道长期以来受到学界重视。近日,记者获悉,由中国古都学会副秘书长、黄……
-
032025-03
从不同视角探讨文明概念变迁
近代以来,中国文明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和文明化进程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课题,是通过考古学重建中国历史的重要支点。文明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迁的范畴,学术界对此做了大量探索并不断深入。 古代的“文明”意识 “文明”一词在中国古籍中早已出现。《尚书·舜典》载:“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
-
272025-02
“虚无主义”概念的传播与衍变
“虚无主义”是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的重要概念,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虚无党”“虚无主义”与“民粹派”“无政府党”“无政府主义”等概念常常混用,“其词义和词性随着使用者立场和主张的不同而变化”,其传入与演变过程呈现出极为复杂的样态。 “虚无”的古义 “虚无”一词本是中国固有的词汇,且频繁出现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