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2024-12

    【2025年的中国与世界】以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看天下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世界各国、各民族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荆棘密布、充满艰辛。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25
    2024-12

    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探索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各种方案来实现现代化,但均以失败告终。这样,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初步构建了中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5
    2024-12

    构建特色鲜明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11月23日,第四届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京召开。论坛旨在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建构,发挥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联盟平台作用。专家学者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建构:概念与范畴”这一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25
    2024-12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导向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历史与实践出发,揭示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导向深化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5
    2024-12

    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生成逻辑

      文明是人类发展趋势和进步状态的标志,“文明发展的不同程度集中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水平和其在社会形态发展序列中的位置”。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传承中华民族在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明问题的原创性命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主动和对文明发展态势的把握。中……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P35—P58
  • 25
    2024-12

    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 通讯员 茹亚辉 吴维)12月7日,2024年度第三届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书评会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召开。会议旨在深化沪上党史研究成果交流,助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并持续强化上海红色资源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推动发展的社会功能,筑牢上海“红色文化”阵地。 2024年度第三届上海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25
    2024-12

    深刻理解“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所谓文化主体性,是指一种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相遇时,既能自觉自省,又能自尊自重,且在此基础上产生积极的适应性与创造性。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问题关涉中国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命运,关涉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自我定位、发展路向和民族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13
    2024-12

    【社科时评】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

      翻开历史画卷,党的奋斗征程已彪炳史册,新的路途已经启程,光明未来正稳步开拓。一百多年来,在不断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长河中,从建党的艰难启程到立国的百废待兴;从改革开放的全面复兴再到新时代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如今,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往的奋斗之路,更能激发无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13
    2024-12

    【社科要论】从六个视角把握“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的内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带头走好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13
    2024-12

    【聚焦学理中国】理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何以能生成,需要给予深层次的理论把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所以能生成,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人的富裕”论述奠定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同、平均、富民等观点夯实文化底蕴,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富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2345678> 跳转至共 182 页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