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
162025-01
【理响中国】提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共中央于2004年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迄今已有21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20年来,工程始……
-
162025-01
马克思主义评价体系:境遇分析与建构理路
马克思主义评价体系是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进行评价,引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评价体系。马克思主义评价体系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评价的体系、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评价体系、对社会实践进行马克思主义性质评价的体……
-
162025-01
古典学研究不能走向复古主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古典学研究作为探讨古代文明经典、传承人类智慧的学科,具有深远的文化和学术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思想观念和制度体系,还能为我们提供理解现代社会的历史视角和文化资源。然而,古典学研究不能走向复古主义的误区,即过分强调古代经典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古典学研究的时代性……
-
162025-01
当代因果哲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如何理解因果,其本质为何?因果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像“宇宙的黏合剂”一样维系万物,还是一个服务于人类理解和推理的工具性概念?它是初始的,还是可以被还原到更基础的世界构造中的?从柏拉图开始,哲学家们便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当代因果哲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描述工程和形而上学工程。当然这种区分并不必然,……
-
162025-01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
从《莱茵报》时期对“物质利益难题”的关注,到《巴黎手稿》时期对异化劳动的研究,再到《资本论》对工人阶级生存困境的深刻解析,可以说,社会贫困的消除和富裕社会的实现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理论旨归,其实现离不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数字化和数智化高速推进的今天,发展“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
162025-01
生产力的自然力来源与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总结概括特别是把握其本质规定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生产力理论就应当是其最根本的思想资源和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及三大自然力来源 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生产力理论的理……
-
162025-01
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扎实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代西方话语下,人才的培养被理解为“对人自身进行投资”。与“对人自身进行……
-
162025-01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通过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以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质生产力”是……
-
162025-01
壮大新质生产力需要新时代工匠精神
当代中国的工匠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为底色,追求物质生产水平提升的同时,更追求物质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以及劳动者地位的提高和待遇的保障。当代中国工匠精神与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结合能够显著增强新质生产力的人文关怀,让新质生产力获得更有力的群众支援,并从完善新型生产关系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
162025-01
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议题。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粮食压力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应如何实现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议题。 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 挑战中寻找路径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首先要看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