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
    2025-01

    【学者心声】初心如磐勇担时代使命

      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作为青年人来说,其责任不可谓不重。青年是学术薪火的传递者,是未来学术殿堂的扛鼎者。在漫漫的学术征程中,必然要以青年的责任担当回答学术的“时代之问”,以大视野、大胸怀书写新时代的“大学问”。   夯实自己的理论思维,用理论的普照光破解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09
    2025-01

    【学者心声】学者的生命在于治学

      1984年7月,我从南开大学毕业走上大学讲台,至今已从教40多年。大学的三尺讲台,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永远的热爱。选择在大学任教,教书育人,研究学术,只愿用我的知识和热情,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和理论研究贡献力量。我的学术之路,给我的人生带来什么启迪,方方面面,令我追忆。   大学读书期间,我所学专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13
    2024-12

    ChatGPT等语言模型对国家安全领域的挑战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等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应用于商业、科研、医疗、艺术等领域。但是,ChatGPT等智能语言模型的底层运行机制决定了它们会对国家安全中的舆情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国家语言安全造成潜在风险。   ChatGPT等语言模型威胁国家舆情安全   ChatGPT等语言模型对国家舆情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13
    2024-12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领悟“两个维护”的决定性意义

      内容提要:当前,我们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性,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来源:《政治学研究》2023年第2期
  • 13
    2024-12

    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把我国由文化大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传统,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13
    2024-12

    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既是其鲜明特质,更是显著优势。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更有效地承担起我们在新时代的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13
    2024-12

    在“两个结合”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共产党执政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致力于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在理论上所关注的是,在共产党执政国家中,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执政理念、提出什么样的执政方略、如何有效开展执政活动、怎样保持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的长期执政地位等一系列问题。关于这一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13
    2024-12

    【2024年的中国与世界】周平:世界知识格局变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国家间力量对比形成的世界格局基础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由各国知识体系互动形成的世界知识格局明显存在。西方国家在打通世界航路、建立民族国家、开展工业革命和开辟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促进了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文明的构建,给整个世界造成了塑造性的影响,也在此基础上生产了丰富的知识,进而将历史上形成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13
    2024-12

    【2024年的中国与世界】徐勇:走向田野深处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党的历史上,每到关键时刻都会大力推进调查研究,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践探索中寻找答案。调查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学术研究的好方法。   政治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40多年前,村民自治这一涉及亿万农民的政治实践在中国展开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13
    2024-12

    “天下观”与“国际观”之别

      中国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系列倡议,其视野从“国家”转变为“全球”,如何从全球视野认识这个问题,就需要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中去寻找答案。   文明之间不存在替代论,但天下观应该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活力   历史政治学有助于解释中国身份问题。比较文明发现,作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最高政治目标是“人……

    来源:北京日报
<12345678> 跳转至共 131 页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