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2.12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12

字      数: 832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全人类共同进步发展的科学理论和社会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和社会运动。人民群众从来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离开了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及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显然,“依靠谁”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始终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思想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保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发展,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一)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历史观及其深刻内涵

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决定历史的观点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概括,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

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有一个孕育、成熟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可概括为:孕育于红军时期,成熟于延安时期,丰富和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以后。[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农劳动大众的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其合法性之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有着对群众工作的高度自觉。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2]在1925年10月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3]1927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领导党和军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争取农民群众,组织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空前支持,从而开辟了群众工作新领域。党在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过程中,逐步孕育了群众路线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针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发表《论持久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从军事战略的高度集中表达了党的群众观点。[4]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作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明确概括,他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又称其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刘少奇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问题”,大会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写入党章。学界通常认为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主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群众路线看作是制定和贯彻政策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5],包括关于党群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员监督制度、反对官僚主义等方面。他意识到,党内有的同志可能淡化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以功臣自居,贪图享乐,丢掉革命时期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甚至部分干部成为群众的敌人。对党员干部在党执政后滋生的脱离群众的现象,毛泽东进行了严厉批评。对于形式主义,毛泽东深刻指出,其实质就是主观主义。为了克服各种形式主义,毛泽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对于官僚主义,毛泽东强调我们的党员干部绝不许可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气。针对党内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毛泽东教导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对于一些党员干部的奢靡之风,毛泽东更是给予痛批。他指出,我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但浪费的范围极广,项目极多,又是一个普遍严重现象,故须定出惩治办法。他说,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因此我们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并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脱离群众。[6]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一定要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切工作都要为人民着想;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而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7]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孙武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基础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