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启示——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

¥0.9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09-10

字      数: 1009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启示——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60年。这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在这些成就中,带有历史性的、根本性的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条道路是振兴中华的唯一之路;这个理论是指引我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光辉未来唯一正确的理论。这条道路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是这个结合的开创者。毛泽东的开创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弥足珍贵的遗产,对它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总结,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极大意义。毛泽东的探索和实践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正确的开始(1949—1956年)、艰难的探索和曲折的发展(1957—1966年)、晚年的失误(1967—1976年)。这种分期是相对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是逐步展开的,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连续过程,理论上的积累也是一个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过程。但不管这一理论在今天如何丰富,在将来如何发展,作为这个理论的开创者,毛泽东的功劳和历史地位是不容否认的。

一 学习的过程 批判的过程

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学习苏联和批判苏联开始的。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这样一种说法,即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建设是照搬了“苏联模式”;而且正是这种照搬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的教材这样写,不少论者也都这样说。然而,这是真的吗?

首先,关于什么是“苏联模式”,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应当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而应当进行认真具体的分析。如果是指实现公有制,这不是什么“苏联模式”的问题,而是科学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是指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做法,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第一个时期照搬的有,但是次要的;在根本和主要方面,恰恰没有照搬苏联,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自己的国情制定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方针和政策;在实践中也是力图突破而不是照搬什么“苏联模式”。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一个时期,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头七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通过土改运动完成了土地革命;二是通过农村合作化运动和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及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运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这个过渡的实质是在农村和城市实行生产关系的变革——由私有制向全民所有制和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这些改造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个时期既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时期;又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期。仅就这两项而言,也不能说简单地照搬苏联。这是公认的。例如,我国在进行土地改革时,对农村的地主、富农就没有采取“扫地出门”的办法,而是实行就地改造给出路的政策,特别是对富农,还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对城市资本家的改造我们是通过和平的方法,采取赎买的政策,而不是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士坤.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启示——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作[C]//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36位著名学者纵论新中国发展6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