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的“挑战—应战理论”及其启示

¥1.3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11

字      数: 578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汤因比的“挑战—应战理论”及其启示

一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模式:“挑战—应战”互动

汤因比研究发现,对挑战的应战是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汤因比看来,所谓文明的诞生或起源,本质上是指“自原始社会开始转变为文明社会,我们发现这是一种从静止状态向活动状态的过渡”[1]。这一转变大约发生在距现在六千年前。

那么,推动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决定性原因是什么呢?即文明诞生的决定性原因是什么呢?

汤因比逐一排除了种族和环境本身的作用,即文明的诞生既不是因为环境的本身,也不是由于种族之间存在的差异,“无论种族还是环境本身,都不可能是在近六千年里刺激人类走出原始社会的静止状态、开始对文明进行充满风险的追求的确定因素”[2]

汤因比在研究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挑战—应战”是文明得以产生的决定性原因,“在诸文明的起源问题上,挑战与应战间的互动是超出其他因素的决定性原因”[3]。由于挑战,刺激人类应战,在人类迎战自然的挑战,或者在一个社会迎战其他社会挑战的过程中,文明就产生了,即发生了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型。

汤因比特别驳斥了那种“认为文明发生于优越生活环境的流行假说”[4],在充分研究史料之后,他得出结论,“孕育文明的环境是异常艰苦的,并非十分安逸”[5]。汤因比研究发现,安逸舒适的环境不会出现挑战,当然也不会出现应战,也不会带来文明,只有相对恶劣的环境才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文明的种子往往孕育于相对恶劣的环境之中。在这相对恶劣的环境面前,给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带来了一种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摆脱危机,他们积极奋起,与大自然的挑战或其他挑战作激烈的斗争,斗争的过程就是文明产生的过程;如果没有挑战或挑战不足,文明就不会产生,从而一个社会就会陷入僵化或静止的状态,永远无法走出原始状态。这也正应验了中国文化的古老智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詹宏伟.发展方式转型论:中国发展方式转型规律、途径、过程和前景的深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