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城村自治述论

¥0.6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07-10

字      数: 867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翟城村自治述论

直隶(河北省)定县的翟城村是中国近代乡村自治的发源地。翟城村自治曾经被誉为乡村自治之模范,产生过重要的社会政治影响。由于长期以来学术界未将之置于近代地方自治运动的背景下进行系统探讨,下面略加以考察,以便认识其本来的历史面目。

一 社会历史背景

帝制时代,具有功名身份的绅士充当着官与民的中介,是乡村社会的实际统治者。绅治是传统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20世纪初年,远离都市的翟城村就保持着一种典型的绅治状态。

翟城村位于定县城西约20公里处,本是华北乡村中一个极普通的自然村落。清末,该村约有人口2000名、户300家、地100顷。乡绅米春明“素为村人所翕服,遇有疑难纷争,多取决焉”[1]。米春明,字鉴三,秀才出身,乡试失利后便弃科举而服膺倡导经世致用的颜李学。颜李学是在抨击宋明理学空疏的基础上,提倡周孔之学,力主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流派。米春明受该派思想的影响,对科举制度变得很反感,认为“科第虚名,有荒实业”[2]。他不仅禁止其长子赶考,还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本村事务,在清末新政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社会角色。

新政运动是20世纪初年清政府实行的政治改革运动,以兴学堂、奖游学等为主要内容。直隶作为全国的首善之区,推行新政尤力。1904年,米春明被定州牧吴国栋聘做劝学所学董。米春明上任后,决定先在本村办理一所学堂,以作定州新式教育之示范。这得到了村正米琢、村副徐进的支持。于是在同年秋,他们从村公差局提银200元,购置教具,在米春明提供的4间房舍内开办了育正学堂。翟城村由此开始了历史性的社会变迁。

为解决办学经费问题,1904年冬,米春明与村正副等对本村用于迷信活动的各种迎神赛会会地会款进行了清理,所得款项合入本村公差局,总计田地589亩,制钱635串,全部均充作本村教育及其他公益基金。次年,他们提银1500元在村东首公有地内建成育正校舍,计讲室5间、教员室5间、厨室浴室各2间。为提倡女学,1909年,米春明还在自家开办了一所女子学塾,然因风气不开,附学者不多。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德芳.思想政治教育与近现代社会变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