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信息经济学若干问题
一 信息经济学的历史
(一)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信息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经济学。它的产生与其他经济学一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令人注目的信息革命开辟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是信息技术巨大发展及其对生产力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必然结果。信息经济学正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所处的时代具有下述主要特征:
(1)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二)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不算长,从它在20世纪60年代初正式被提出算起,至今只有40年左右的时间,还不到整个经济学发展历史的1/6。
信息经济学有它的“史前”期。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奈特(F.H.Knight)就已把信息与市场竞争、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风险联系起来,认识到企业为了获取完备的信息必须进行投入的重要性。他在1921年出版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发现了“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并注意到各种组织都参与信息活动且有大量投资用于信息活动。
但是,信息经济学一词的提出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Maxschak)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讨论了信息的获得使概率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的分布有差别的问题。以后他又研究了最优信息系统的评价和选择问题。[1]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G.J.Stigler)[2]于1961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著名论文,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以及信息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他提出信息搜寻理论,后来还在1977年指明,应当用不完全信息假设来替代有完全信息的假设,以修正传统的市场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
差不多在同一个时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马克卢普(F.Machlup)把知识生产的理论研究与其统计调查结合起来,于1962年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该书于1966年被译成俄文,1967年出了第3版,1968年又被译成日文,至20世纪70年代先后被译成法、德、意以及西班牙语。[3]书内提出知识产业与知识职业问题,并对1958年美国知识产业的生产进行了统计测定。[4]在美国国内对该书的引用与评论延续了10多年,甚至有学者认为知识产业的发展将会改变传统的经济及其经济学。1980年至1983年,马克卢普又扩展上述专著,并对美国知识产业的统计测定进行更新,陆续发表《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多卷本著作,其中第一卷为《知识与知识生产》。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信息经济学
-
[2] 信息资源与信息经济学
-
[3]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
[4] 加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
[5]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其他推荐
-
图书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
作者:中国信息经济学会
图书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
-
2
图书 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者:刘明夫
图书 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
3
图书 数字经济学(第二版)
作者:韩文龙 王军 徐志向
图书 数字经济学(第二版)
-
4
图书 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美〕查尔斯·K·威尔伯
图书 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
-
5
图书 个人信息协同保护的法经济学研究
作者:陈旭琳
图书 个人信息协同保护的法经济学研究
-
6
图书 宋代淮南地区经济开发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张勇
图书 宋代淮南地区经济开发若干问题研究
-
7
图书 西方经济学穷人和贫困问题研究及启示
作者:贺静
图书 西方经济学穷人和贫困问题研究及启示
-
8
图书 中国原生态文化问题研究:文化经济学的视野
作者:刘宗碧 唐晓梅
图书 中国原生态文化问题研究:文化经济学的视野
-
9
图书 省际信息流动空间结构及其对区域等级体系的影响
作者:梁辉
图书 省际信息流动空间结构及其对区域等级体系的影响
-
10
图书 数字文明
作者:王清涛
图书 数字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