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资本论》的体系及其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意义

¥4.4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何建章集》

出版日期:2019-01

字      数: 1560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略论《资本论》的体系及其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意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经济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知识武装全世界无产阶级,引导他们向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胜利的冲击。《资本论》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自从资本家和劳动者在地球上出现以来,没有一本书对于劳动者,比当前我们这部书,来得更加重要。

《资本论》的伟大意义还在于它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周到和最详细的证实与运用。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1]所以,我们学习《资本论》的时候,不但要深刻领会它所揭示的各种经济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时所采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具体任务。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我们面临的任务之一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阐明党的总路线以及其他有关方针、政策的科学基础,也就是建立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在这方面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全面地、系统地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也就是说,首先涉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体系问题。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体系问题上,我们同样可以从《资本论》中学到许多东西。

大家知道,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详尽的深刻的分析,在《资本论》中,建立了严整的科学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体系。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探索马克思建立《资本论》体系的科学根据,以便从中得到关于探索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的宝贵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由于作者水平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全面探讨《资本论》的体系问题,而只想着重谈谈与《资本论》的“骨骼系统”有关的几个问题,包括《资本论》为什么分为三卷来论述;《资本论》各卷的内部结构的客观依据;《资本论》为什么从商品分析开始等。最后打算根据我对上述几个问题的理解和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提出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体系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

(一)《资本论》为什么分为三卷?

据我的体会,《资本论》之所以分为三卷,那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决定的。首先,《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们的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要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必须联系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即联系生产力的状况来进行。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全体考察,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我们的认识必须正确地反映这个特点[2]

其次,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上述特点相适应,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人们除了在直接生产过程发生一定的关系以外,在流通过程中又发生特定的联系。例如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本家和工人的统治和服从、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在流通过程中除了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向资本家购买消费品以外,产业资本家之间、产业资本家和商业、借贷资本家之间存在着瓜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等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研究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要说明阶级关系。因此,必须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全部阶级关系。如何说明呢?马克思运用的是抽象法。他说:“在经济形态的分析上,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反应剂。那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二者。”[3]大家知道,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具有决定作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产业资本家和产业工人的关系——也是最基本的阶级关系。运用抽象法,要求逐步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复杂地阐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论》第一卷正是首先抓住整个资本运动的决定性环节,而把次要的因素舍象,即首先分析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考察产业工人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在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以后,在第二卷中才把资本的流通过程加进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企业之间,即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当作直接的生产过程所呈现的各种现象。在那里,一切由它外部的事情引起的次要的影响,都还是存而不论的。但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未曾完结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内,它必须由流通过程来补足。流通过程便是第二卷研究的对象。”[4]值得指出的是,第二卷并不是只谈流通,不谈生产,事实上,马克思在第二卷中是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起来考察的,马克思说:“第二卷,尤其是第二卷第三篇(在那里,我们是把流通过程,视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全体考察,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5]但是,第二卷只限于对这个统一作广泛的考察,关于资本运动的各个具体形态还是存而不论的。所以,第二卷虽然已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上上升了一米,但仍然未能完全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貌。因此,《资本论》还必须以第三卷来补足。“在这个第三卷,我们所要做的,不能是对于这个统一之广泛的考察了。我们宁可说要在这一卷发现并且说明,资本的运动过程当作一个全体来看所生的各种具体形态。诸资本在它们的现实运动中,便是在这各种具体形态上,对立着的,对于它们,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姿态以及它在流通过程中的姿态,都只表现为特别的要素。所以,我们在这个第三卷所要说明的各种资本形态,对于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不同资本相互的行动中,在竞争中,在生产代理人通常的意识中所借以出现的形态,是一步一步地更加接近了。”[6]总之,第三卷和第二卷一样,也是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起来考察。差别在于,第二卷仅限于“对这个统一之广泛考察”,而第三卷上升了一步,论证由这个“统一”产生的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可见《资本论》第二、第三卷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两层阶梯。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何建章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