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与和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1.2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宗教文明论》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365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十章 文化交流与和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人类各民族作为社会的群体存在,其和平共处至关重要。人类社会的历史经历了各种社会政治、民族团体之间的碰撞、冲突,使战争史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构成。然而,这种流血、破坏性的争斗也给人类带来灾难,使其发展曲折复杂。而真正使人类得到良性发展的,则是各民族之间沟通、协调、融合、共构的历史。由此,人类社会的共同体形式不断扩大,逐渐成熟。这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彼此为邻的“地球村”表达上得到了典型体现。在其有限的空间和可以近距离接触的生存处境中,人类不可避免地构成了唇齿相依、存亡关联的命运共同体局面。全球化关涉科技、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层面的全球化,而这种全球意识审视下的人类共同体也从原初的家族共同体、民族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发展到全球共同体。正如全球化的各层发展最终也会指向文化全球化那样,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势必会从民族、政治的共同体发展到其文化、文明的共同体。我们当前社会需要的不是“文明的冲突”,而是“文化的共存”。因此,文化交流、文明对话就有着独特意义。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卓新平.宗教文明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