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非洲岩画艺术中的制图内容

¥8.8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2-01

字      数: 1085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章 南部非洲岩画艺术中的制图内容

化石和考古学证据表明,非洲是人类和人类文化的摇篮,这是无可争辩的定谳。同样,当前有关解剖学意义的现代人类的出现、现代行为模式(包括艺术的源头)的出现的大部分争论也都重点关注非洲的证据。尽管早期艺术在热带非洲还几乎没什么现成证据,但在南部非洲——在本章中定义为赞比西(Zambezi)河和库内内(Cunene)河以南——已经有了定年为至少2.5万年前的岩画艺术。这使非洲岩画艺术的源头与全世界最古老的艺术处于相同的时间范围内。

在南部非洲,石器时代序列在大约3万年前发生了一次显著变化,由此进入了所谓的“晚石器时代”(Later Stone Age)。这一文化期虽然与欧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Upper Paleolithic)不十分相似,但同样都与岩石上的绘画和雕刻联系在一起。这一时代早期的艺术虽然还几无可知,但在最近五千年,我们却能看到大量制作的岩画图像。这些图像包括绘画和雕刻两类。绘画在非洲大陆这一部分的所有地区都有出现,本地的地质地形使洞穴和岩棚(rock-shelter)得以形成;雕刻则见于较为干旱的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地方,那里有适于雕刻的岩石露头。有些岩画艺术可以和特定的人类群体联系在一起,而这些人群基本都是营狩猎—采集生活的科伊桑人(Khoisan)。科伊桑人虽然常被其他人群叫作“布须曼人”(Bushmen)或桑人(San),但这两个称呼常有蔑视色彩。

对南部非洲岩画艺术的解读,在20世纪经历了几次较为缓慢的大起大落。最为重要的进展出现在最近20年,文尼科姆(Vinnicombe)、刘易斯-威廉斯(Lewis-Williams)等人做了先驱性工作。他们把对艺术本身的谨慎研究、对卡拉哈里(Kalahari)沙漠中最后的狩猎—采集者进行现代人类学研究所获得的发现以及19世纪民族志[主要是布利克(Bleek)家族对开普省(Cape Province)尚存的狩猎—采集者所做的记录]的认真修订结合在一起。[1]

19世纪和20世纪的民族志与岩画艺术之间几乎没有直接联系。实际创作这些艺术的群体对这些作品的想法也很少有记录。事实上,绝大多数民族志来自绝少或没有岩画的地区,而最为知名的岩画却来自在狩猎—采集人群消亡之前绝少或没有民族志记录的地区。因此,我们很难理解这些艺术及其背后的动机。在近些年来人类学研究揭示出现存卡拉哈里狩猎—采集者的宇宙观之前,19世纪的大量记录大部分难以理解(它们曾被归入神话范畴)。

处在新范式中心的是萨满宗教(shamanistic religion)的角色,如今已知这是科伊桑狩猎—采集社会的特征。这些艺术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宗教,包括萨满在失神仪式(trance ceremonies)中的神秘经验和视觉感受。除非地图学在定义上宽到把宇宙观主题包括其中,否则这种解读会从根本上明确地否定这些艺术的地图学本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美)戴维·伍德沃德,(美)G.马尔科姆·刘易斯,刘夙.地图学史.第二卷,第三分册.非洲、美洲、北极圈、澳大利亚与太平洋传统社会的地图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