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制度化的体系

¥1.1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10

字      数: 247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群学制度化的体系

群学制度化体系有其社会和思想基础。本卷开篇指出,秦汉群学是以制度为研究主题的,群学对制度的研究体现了客观原则,并且倚重历史事实展开自己的叙事方式,这些方面与实证社会学是一致的。在秦汉大变局背景下,中央集权的社会制度体系得以基本确立,为群学制度化提供了难得的社会基础。同时,群学制度化也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本卷专门论述了荀子群学、《吕氏春秋》、黄老之学对秦汉制度建设的影响,专门分析了董仲舒、《白虎通义》在两汉制度建设中的作用,择要综述了韩非、李斯、陆贾、贾谊、晁错、刘向、扬雄直到东汉的桓谭、王充、王符、崔寔、应劭、荀悦、徐干、仲长统等思想家关于群学制度化的思想精华,简要介绍了《孝经》《礼记》《太平经》与群学制度化相关的内容,表明了群学制度化是群学经世致用功能的体现。也就是说,秦汉社会制度建设是这些思想家的群学思想付诸实践的结果。而这些思想家或者是群学的创立者荀子的门人和传承人,或者是服膺群学并有所论述的学者,正如清代汪中所言:“汉代经师,不问为今文家古文家,皆出荀卿。”[1]按照钱锺书在《管锥编》中使用的称谓,他们可称为“群学家”[2],钱锺书所说的“群学家”就是社会学家。同时,本卷用以构建群学制度化命题体系的100多个命题,正是取自这些群学家的著作,这就表明本卷的群学制度化命题体系是有确凿历史根据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景天魁,高和荣,王处辉,刘少杰,杨善民,邓万春,何健.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全2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