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画意玉器进贡问题拾遗

¥3.9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07

字      数: 1151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乾隆朝画意玉器进贡问题拾遗

内容摘要:乾隆中后期,受乾隆皇帝批评的影响,为迎合进贡采办的需要,苏州等地的民间玉作转而流行碾琢画意玉器。对这批器物,学者已有一些精到恰切的阐释。在其基础上,本文综合利用乾隆御制诗、造办处档案和传世收藏,再做稍微详细的讨论和解说,从五首御制诗入手,考察了山水名胜图玉器的进贡脉络,继而补充说明了进贡玉器上御制诗意画的创作,通过解读题咏进贡画意玉器的御制诗,分析了乾隆皇帝的“古”“雅”观念。

一 小引

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一天,仍在对民间“玉厄”耿耿于怀的乾隆皇帝注意到了一件官员进贡的玉器,它被雕琢成文士观泉的画面。在此前十数年间,主题若此的作品在进贡玉器中不大多见。乾隆皇帝知道它产在苏州一带,不禁心生宽慰,看来他指导民间玉作的努力有了回报,玉工已经在调整作品风格。乾隆皇帝很快作了一首《咏和阗玉观泉图》诗,令人加刻在玉器背后:“玉厄向来已咏辞,玉工遂有改弦为。危乎上之所好恶,速矣下斯成倡随。相质高山流水处,图成清听静观时。抱琴童子何迟至,欲趁会心一写之。”[1]这件玉器今藏故宫博物院,曾被定名为“青玉御题诗观瀑图山子”(见图1)。

像这样刻画为图的作品,今天,学者经常称之为画意玉器。199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宫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画意玉器特展”,任职器物处的张丽端撰文介绍,其中结合御制诗等材料阐述了清代,尤其是乾隆朝画意玉器的诸多内涵。[2]2000年,她再刊长文,从“玉厄”概念入手,研究乾隆中晚期流行的玉器类型,揭示发挥影响的帝王品位,将画意作品作为当年玉器的时新样式之一,在特展配文的基础上,续有探讨。[3]张丽端女史的工作很有价值,成果极富洞见,画意玉器的核心问题几乎已无剩义可言,尽管在著文的时间,尚未能多加援引为后来学者广为倚重的清宫档案。受其研究的激励和启发,笔者细阅可见的画意玉器资料,发现在和阗玉观泉图等画意玉器进贡的细节上,还有些许探查的余地,因而草就此文,冀以丰富对此问题的认识,也作为后学练笔,向前辈杰作致意。

图1 青玉御制诗观瀑图山子(清乾隆)及背面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二 山水名胜图玉器的进贡和遭际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周少华.乾隆朝画意玉器进贡问题拾遗[C]//周宪,李健.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九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