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着衣到裸体:15—16世纪佛罗伦萨人物素描功能发展

¥4.2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07

字      数: 1210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从着衣到裸体:15—16世纪佛罗伦萨人物素描功能发展

内容摘要:在15世纪初期,佛罗伦萨地区的人物素描多为着衣素描,从15世纪中叶起,艺术家开始观察并尝试画出裸露的人体。而到了15世纪下半叶,裸体写生成为佛罗伦萨工作坊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因而产生文艺复兴盛期典型的自然、真实的人体形象。本文关注1400—152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物素描的快速发展历程,讨论人体素描的摹本、教学、研究功能如何满足艺术家的种种需求、解决艺术问题,由此呈现工作坊绘画方式的具体变化,揭示人文主义意识的觉醒。

文艺复兴是素描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关键时期,佛罗伦萨地区的工作坊系统又进一步巩固了素描作为基础训练的核心地位。15—16世纪,佛罗伦萨的艺术观念与技法日新月异,描绘人物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1440年以前,几乎没有任何佛罗伦萨画派的裸体素描留存。虽然这时的人物素描表现形式相较于中世纪的刻板、平面的人物,更为逼真、写实,但是素描中的人体仍旧被衣物褶皱覆盖甚至支配。然而到了1470年左右,裸体写生却代替着衣素描成为意大利中部最为普遍的素描创作门类,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本文以1400—1520年创作的佛罗伦萨人物素描为研究对象,从图像资料中观察素描的题材、材料、工具、技法与风格的演进,推测素描的实际功能并为其分类,反映出艺术家创作需求的转变。后结合艺术家和理论家创作的笔记和文献,探讨从着衣素描向裸体素描转变的原因。

一 摹本功能

(一)模板素描

在文艺复兴早期,素描尚未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仅是一个被艺术家使用的实用工具。人物素描最基本的功能则是为绘画成品中的人物形象做准备。原先,艺术家常在表面经过处理的木板和蜡板上画草稿,但是由于这些材料可重复洗刷,因此没有任何草稿得以留存并长期使用。[1]而且意大利中部的纸张多为进口,价格昂贵,资源紧缺,[2]15世纪初的艺术家受经济限制无法为每幅作品的各个人物在纸上绘制草稿。同时,文艺复兴初期的佛罗伦萨工作坊延续中世纪的观念,专注于作品的标准化和生产速度,也着重工作坊的风格传承,不提倡创新。文艺复兴早期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草稿的数量少正是因为这样的价值观和纸张资源的稀缺。模板素描便填补了这个空缺,满足了工作坊对于效率、教育和标准化的需求,作为绘图的摹本在多个工作坊内流传,重复使用。

早在中世纪时期,画师们就使用羊皮纸模板书来保证工作坊内部艺术创作的风格和标准。此时模板书中的图像很少源于自然写生,多为其他绘画作品的局部临摹。[3]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种类似但形式更为随意的模板素描作品集出现在各个工作坊。琴尼诺·琴尼尼(Cennino Cennini,1360—1427)在《艺术之书》(Il Libro dell'Arte)中就曾向画家们建议:“应拥有一个用厚纸板或薄木制成的收藏夹,尺寸需要足够大,可以放入对折的作品;这有利于保存素描,也可以用夹子垫着纸张绘画。”The Craftsman's HandbookThe ItalianIl Libro DellArte”,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2018,p.16.

'>[4]于是产生了威尼斯和伦巴第地区工作坊中的大量动物模板素描集和佛罗伦萨的人物衣褶模板素描。[5]佛罗伦萨工作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绘画工作减压,提高效率。因为衣褶体现的人物特点有限,有利于画家复制衣褶,仅在人物面部稍加调整,便可以在不同作品中重复使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齐靖琮.从着衣到裸体:15—16世纪佛罗伦萨人物素描功能发展[C]//周宪,李健.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九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