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海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理与路

¥2.6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813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新青海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理与路

摘要:精神是青海宝贵的财富,新青海精神是新时代不断开创新青海建设局面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有着不可小觑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新青海精神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充分激活其理论认同、品德塑造、实践养成、文化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通过“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的途径,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平台,引导学生将精神力量转为学习的力量支撑和现实的有为行动,从而缓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困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为新时代建设新青海凝心聚力。

人生需要价值导航,社会需要精神引领。青海省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指出,“精神是青海最宝贵的财富,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有新精神”[1]。新青海精神是新时代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不断开创建设新局面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将新青海精神融入地方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可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为青海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凝心聚力。

一 新青海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3]。新时代建设新青海,需要“深厚力量”,需要承载着青海人民独特历史文化理念、寄托着青海人民最新精神追求的新青海精神,继续引领青海的社会建设和治理。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强调,“这个新精神,就是站在昆仑之巅、守望全国和世界的登高望远精神,就是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融入全国和世界发展格局的自信开放精神,就是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绿水青山、造福全国和世界的团结奉献精神,就是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激励新担当新作为的不懈奋斗精神”[4]。新青海精神是青海人民建设和治理社会的一面旗帜。这一以“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为价值内核的精神力量,不仅需要转型成为青海的经济和文化双重优势,也不能忽视其不可小觑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它不仅具有“理论认同、品德塑造”的个人价值规范功能,同时具有“实践养成、文化传承”的社会价值塑造功能。

(一)理论认同价值:了解青海历史文化、深化教学内容的生动素材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涂敏.新青海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理与路[C]//马俊峰,史小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