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情感愿望:思政课教学的应然着力点

¥2.7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849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唤醒情感愿望:思政课教学的应然着力点

摘要:情感对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功用,使情感愿望逐渐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一个应然着力点。思政课教师拥有教学情感愿望和育人情感愿望,思政课学生拥有尊师情感愿望和重道情感愿望。思政课和情感愿望的适应契合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对情感愿望的唤醒提出殷切期盼。唤醒思政课教学中的情感愿望,应当从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学生两方面同步着手,通过信仰、责任和需求唤醒思政课教师的情感愿望,通过思政课教师情感能力的提升和运用讲道理的形式唤醒思政课学生的情感愿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的关键性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会上指出:“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1],“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唤醒情感愿望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是尊重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扭住情感的“牛鼻子”,唤醒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愿望,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3]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愿望的分解与释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愿望具有情感愿望内生的普遍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赋能的特殊性。剖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愿望的内在结构和价值意蕴,可以从情感愿望词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感愿望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情感愿望这三方面加以阐释。

(一)情感愿望的分解与释义

从古至今,情感一直都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著名的哲学家荀子便在《正名篇》中指出:“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礼记》中也有对情的研究,将人的情感划分为“七情”,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体现出中国哲人早期对情的探索和思考。西方对情感的研究同样悠久,康德是西方情感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通过对感性的界定引出了“情感”一词,将其看作三大感性能力之一,认为情感是一种对对象在主体内心产生的影响的感受能力。[4]由于学者们研究领域和视角的不同,对情感的界定也各有差异,较为权威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情感所做出的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5]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严辉龙.唤醒情感愿望:思政课教学的应然着力点[C]//马俊峰,史小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3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