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涅金的重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列维纳斯式解读

¥3.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901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奥涅金的重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列维纳斯式解读

内容提要:以往对《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奥涅金人生轨迹的探讨,主要围绕社会历史背景展开,而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的思想对这一问题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通过追溯奥涅金的伦理脉络——主体的实显、轻视他者、凝视他者之脸,可以发现,奥涅金从自我封闭、忽视他者的多余人主体,承认了对他者达吉雅娜存有的爱意,显示自我在意识上开始发现、回应他者的存在,最终完成了主体的重塑。

《叶甫盖尼·奥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1831)是俄国作家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的代表作,这部诗体长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初圣彼得堡贵族阶层、青年人乃至农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状态。作品中的人物在与时代的激烈碰撞中,生发出鲜明的性格特质,也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面对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现状,赫尔岑曾在《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О развитии революционных идей,1850)一文中表示,彼得一世发起的改革将俄罗斯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代表古老俄国的农民与地主;二是努力学习西方文化的贵族。[1]而在《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八章的一种异稿中,作者普希金却对同名主人公做了以下描述:“有人远在他们之外,像多余的东西茕茕孑立……”[2]由此可见,奥涅金“非此非彼”,反倒与第三种“多余人”(Лишнийчеловек)牢牢捆绑,这一特殊形象让诸多学者讨论激烈。在传统的学术视域中,这种人群的生活状态一般被描述成这样:以奥涅金为代表的贵族青年既反对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也拒绝上流社会附庸风雅的习气,他们既远离一切政治活动,也脱离人民群众,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圈子里,整天无所事事,毫无目的地生活,精神上极度空虚。[3]同时认为,“‘多余人’的产生,实际上是外来文化撞击古老俄国的结果。外来文化第一批接收者是青年贵族,他们无法停息被撞击后的震荡,而且,即便震荡停息,心灵已不可能复原,于是他们就在两种文化之间,找不到一个固定的位置,不知道如何行事”[4]。在前人的研究中,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好友连斯基被视作天真热情、富于幻想,却无力承受现实打击的贵族知识分子,作品中的村民则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麻木不仁、因循守旧的庸人。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似乎是那个震荡无序、幻想感情却又无尽迷茫时代中少有的例外,她被称为“俄罗斯的灵魂”:“她曾受过当时贵族知识分子迷恋的时髦的西欧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但是,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并没有使她离开祖国的土壤,因为来自人民、来自乡村、来自田野的大自然的影响要强烈得多。”[5]由此可见,达吉雅娜体现了斯拉夫民族的性格特质,她纯朴、忠贞,坚守始终不渝的道德准则。在作品中,奥涅金同以上三者的交往都面临着矛盾与错位,前人也将其原因放置在当时俄罗斯面临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加以讨论。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明芮.奥涅金的重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列维纳斯式解读[C]//周晓风,杨华丽,凌孟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4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