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与“孝”

¥0.7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所属图书: 《中原理学史》

出版日期:2024-01

字      数: 239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理”与“孝”

关于“理”的问题,北宋五子展开了不同的诠释路向。周敦颐把“太极”作为世界的本体,借由本体论及宇宙论的知识体系来解说圣人境界;邵雍把本体的“太极”归之于“心”或“道”(“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1]),借由《易经》哲学与宇宙论建立其历史哲学;张载从气论的角度入手,系统论述其“知太虚即气,则无无”[2]的哲学思想;程颢、程颐则与三者不同,把“心”或“道”归于“理”或“天理”。并且,二程所说之“道”包含着“理”与“性”两层含义。但是通过细致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程所讲之“理”却有着不同。如唐君毅先生所说,程颢之“理”更能扣紧生命之“生”来看性与气、性与神不相离,由自然之道见当然之理;而程颐则更侧重指出“性即理之义,及理与气之或不相即,而为二之义”[3],以当然之理言自然之理。此后的朱熹则综合前此诸儒对理的论述,特别是对程颐“性即理”的论述,由当然之理、自然之理来说明不同事物的能然与必然之理,从而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晓虹.中原理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