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一 传统时代的对外交往
每一个地域的对外社会交往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及交通状况都存在关系。按照一般的理解,在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对外交往会比较频繁,而在交通十分不便利的山区,人们的对外交往将会受到限制。关于毛道地区的交通状况,在以往的资料记载中有过描述:“保亭县通什区毛道乡[1]解放前,只有一条步行便道通乐东,雅袁乡[2]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又都是山区的中心,也是黎族聚居的中心区,都保存有更多更原始的原始公社制的内容。”[3]
《海南岛民族志》对黎区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有描述,并且记载了一种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独特交通工具,“黎中溪水最多,势难徙涉,而黎人往来山际,必携绝大葫芦为渡;每遇溪流断处,则双手抱瓠浮水而过,虽善泅者,亦不能如捷,不可谓非智也”[4]。这种落后的交通状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仍然有所表现。在道路开通以前,南门村村民到乡里交公粮或者办理其他事务都要过毛道河,如果是在三四月雨水少时,可以直接蹚水过河,但要是在雨季水很深时,就要脱光衣服游过去。所以人们外出办事往往要带上两套衣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村里有些家长不愿意小孩去毛道上学。以往搬运东西主要靠肩膀,南门村的几位村民直到现在还记得,有一次村里一个嫁自毛枝大村[5]的老人要给去世的哥哥送酒,让四个小伙子抬了一坛150斤的酒(酒水和陶制酒桶)过去,把四个人累坏了。
可见,居处在五指山深处的毛道地区历来交通不便,十分闭塞,这对本地区人们之间,尤其是与外界之间的交往存在负面影响。一般而言,本地区黎族群众历史上的社会交往联系主要局限在各个黎族支系内部,其中尤以建立在通婚基础之上的村际间联系为多。由婚姻带来两个家族之间合作的看法,在黎族地区实际上也存在着。从关于黎族婚礼中双方女子之间的互动描述就可以看到该种意义:“随后,伴随新娘来的4个妇女和夫家的4个妇女一同作舂米状,这是象征男女两个家的友好合作。接着,男方各村的妇女以6人或8人为一组,也轮流做象征性的舂米,表示村际血缘亲属合作。”[6]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法老时代的昌盛文明与对外交往
-
[2] 南朝佛教的对外交往
-
[3] 现代村庄对外交往
-
[4] 聚落的生产、分配、消费和对外交往
-
[5] 《晚清州县的对外交往》手稿中的交往道具
其他推荐
-
图书 自主性外交理论:内外联动时代的外交行为与外交战略
作者:李志永
图书 自主性外交理论:内外联动时代的外交行为与外交战略
-
2
图书 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
作者:李德芳
图书 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
-
3
图书 教化与文化:传统大学德育的时代面向
作者:周宏
图书 教化与文化:传统大学德育的时代面向
-
4
图书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
作者:赵远良 主父笑飞
图书 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
-
5
图书 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现时代
作者:李祥俊
图书 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与现时代
-
6
图书 美国外交的奠基时代(1776—1860)
作者:王晓德
图书 美国外交的奠基时代(1776—1860)
-
7
图书 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
作者:魏炜
图书 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
-
8
图书 华夏传统对外战略教益:经典前四史摘录和评注
作者:时殷弘
图书 华夏传统对外战略教益:经典前四史摘录和评注
-
9
图书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研究
作者:李锐
图书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研究
-
10
图书 发展与转化: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研究
作者:闫咏梅
图书 发展与转化: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