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润五封:近现代沁河下游水利事业的变迁》本章小结

¥0.3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4-08

字      数: 90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本章小结

民国成立后,广济渠堰水利系统的淤塞导致灌溉效益日益低下,渠道抬升导致雨季河水泛滥对最下游的武陟县造成很大损害,武陟县民甚至拒绝参与县际之间联合疏浚渠道的工作,因为疏浚渠道导致“引水自贻患”,所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所得收益;伴随渠堰系统的日益衰落,争水的纠纷在不同水渠的上下游村落之间依然不断上演,并延宕多年而不决,甚至惊动北洋政府内务部的过问,地方政府处理水利纠纷依然依据清代所形成水利文献,如碑文、水册及用水执照等;但随着近代水利机构及水利技术的提升,旧有的用水秩序和灌溉方式也逐渐在发生变化。北洋政府时期,随着沁河治理机构的设立,沁河管理体制由清代的官绅督办改为河局管理,设在沁阳县,即清代河内县的西沁河务分局与设在武陟县的东沁河务分局共同负责沁河河务,但由于政局混乱,沁河频繁决口,地方水利事业停滞不前。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河南省政府裁撤掉北洋政府时期形同虚设的全省各县水利支局,成立区域性的水利分局,并延聘水利专家对全省水利进行系统规划,但由于办理水利事业的机构眼花缭乱,全省水利行政机构经过不断改组整顿,河南省建设厅在全省设立四个水利分局,其中第四分局设在新乡,沁河水利归第四分局负责。在水利行政机构变动的同时,一系列水利计划被推动。济源县甘霖渠、五龙口永利渠、沁阳县利丰河、孟县余济渠等水利计划相继实施,在疏浚旧有渠道之外,新建引沁河水的水利工程,如引水闸,也由此前的禁止改为解禁,东沁、西沁两河务局组织各县沿沁河两岸开建或复建水闸数十处,并制定详细使用规定,确保既能有效灌溉田地,又能保证防洪河堤安全。除了新建水闸,新式抽水机也被推广使用,全省的凿井引水运动也大面积展开以应对旱灾。近代沁河水利事业呈现出的积极动向因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而停止,水利计划及水利工程也因战争遭到巨大破坏。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宋永志.渠润五封:明代以来沁河下游水利社会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