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地图的具体制作和运用

¥0.3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10

字      数: 272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文学地图的具体制作和运用

在文学中使用地图的正当性已经得到了论证。那么,是不是只要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找出关于空间现象的词语、句子、原型,然后把它们绘制在一张张地图上,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莫莱蒂否认了这种误解。因为如果一部文学研究著作的每一页仅仅由地图和图例来填充,我们还以为在阅读地理教科书或地理学专著。地理学只是把文学作品作为验证地理环境影响的证据和材料,文学批评则借鉴地理学的方法以探讨文学与地理、空间的复杂关系,这就是两者最基本的差别。毋宁说,“把文学现象置于具体的空间之中并不是文学地理学著作的结束,而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的工作对文学史家来讲才是最具挑战性的。考察什么样的文学问题决定了所制地图应包含的要素和地图最终的形状。反过来,文学史家又不得不首先面对和解决地图所带来的困扰,再论文学本身的问题。如果文学地图制作者和文学地图阅读者是同一人,这种阐释学循环将强烈地困扰他。不论如何,地图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获取文学知识的手段。莫莱蒂的文学地图学有自己特定的目的,他说:“小说形式和它的内部关系问题是我的地图试图解决的。一个答案、一个图像——此模型让我以一种新鲜、有趣的方式去看待一本书或一种文体。它的明晰性与它所赖以为基础的数据的简单性和丰富性成正比。”[1]从小说整体到小说的形式,莫莱蒂的问题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远离马克思主义专注意识形态批判的传统。而在意识形态批判之外,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有自己的学术系谱。从卢卡奇开始,中经阿多诺,再到杰姆逊,形式问题愈加引起重视。所以,莫莱蒂的形式思考之路并不孤寂。其中,卢卡奇的命题“文学中真正的形式是社会”一直萦绕着莫莱蒂。以地图为支架来思考文学形式必然会刺激文学批评惯例并引起严重“围观”。悬而未决的疑问是,地图与文学形式的关系如何?莫莱蒂给出了两个基本点:首先,地图“突出了文学形式的空间边界(place-bound)性质,每一种形式都有它独特的几何形状、边界、空间禁忌和最喜爱的路线。其次,地图揭开了叙述的内在逻辑:一个由情节组合在一起并自我组织的符号域。文学形式是两种同样重要的力量相互冲突的结果:一种来自外部,一种来自内部。文学史惯常的、本质上唯一真正的问题是社会、修辞及它们的关系”。[2]按前所揭,地图把叙述时间流压缩为空间关系:过去、现在、未来的纵向不可逆结构变成同一平面的共时存在。此时,你可以花上几分钟看看那些模型,试着去理解它是如何产生一个故事、一个情节,地理如何形成了欧洲小说的叙事结构。空间、社会、形式、它们的关系,这就是莫莱蒂的文学地理学所涵括的内容和力图回答的问题。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党圣元,傅其林,张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