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事人而不再敬天

¥0.0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3-10

字      数: 41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中庸之道:事人而不再敬天

中庸之道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与天地参”的哲学可能性、天性与人性合一的道德理想、理性与情感合一的人生准则、鬼神与圣人合一的修持理念与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美满境界。对于天人合一形上观的合法性或逻辑有效性,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曾肯定地加以确认:“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此哉……世之相后,千有余年,而其言之不异,如合符节。”[1]天人合一观可以视作董仲舒“人副天数”及“天人感应”思想的延续,而在现代哲学看来,它并非绝无逻辑破绽的科学命题而只能看作美学命题。[2]早期儒家强调天道的重要,隐含着人对苍天生人之德的情感依赖,然而中庸所指儒家之道,则更多指向与人类事务相关联的人之道,抑或仁道,即与社会关系中的他人相关联的道,达至己与物、内与外、天与人、人德与天道合一的修养化境。质言之,罗马天主教宣教会和新教传教士对儒典的附会与扭曲,并不能改变儒家无神论或泛神论的本质趋向和现实后果。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评论.第11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