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孔子与儒学
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和他所创立的学派——儒家,他们的思想持续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对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在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儒家思想对于克服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所产生的流弊是否可能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国际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一种尊称),中国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祖先是宋国贵族,后逐渐没落,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低级官吏——陬邑大夫。他3岁丧父,寡母孤儿,生活十分贫困。孔子一生主要活动有教育、从政、游说、整理古籍,他在这些活动中发表自己的各种思想。自15岁以后,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15岁至30岁为学习阶段。孔子自己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学习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他后来又加以整理修订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直到30岁,为他从事教育和政治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后,特别是他母亲于他17岁时逝世后,他独立生活,从事过多种劳动,还做过婚丧礼仪中的司仪、管理牛羊的小吏和管理仓库的小吏。
2.30岁至55岁为从事教育、政治活动的阶段。孔子在30岁左右开设私学,是中国最早兴办私学的教育家。他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活动,希望跻身于鲁国贵族统治集团之列,但直至51岁才当上鲁国的中都宰(县长),后来又升任司空(工程管理长官)和大司寇(公安司法长官),还代理过宰相。孔子55岁时,由于触犯了鲁国的权臣季桓子,不得不辞职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行。
3.55岁至68岁的游说阶段。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国君的支持,以便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他先后访问了卫、陈、曹、宋、郑、蔡等6个国家。他带着几十名随从弟子,所到之处颇受国君的尊重和礼遇,但没有一个国君给予他高官和大权,采纳他的政治主张。有时也受到冷遇,特别是在途中还受到过包围,甚至断粮,被弄得十分狼狈。
4.68岁至72岁的整理文献阶段。孔子是鲁国宰相季康子欢迎回来的,但鲁国国君除了给予他较高物质待遇外,也不采纳他的主张,孔子于是把精力集中在整理文献和教育事业上。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从未中辍,号称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贤人,逐渐在他周围形成了儒家学派,这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整理修订的文献,相传就是六经。六经均不是他的著作,但经过他整理修订才呈现出今天所见到的面貌,这对于这些文献的保存、传播与使用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贡献。
孔子没有写出专著来系统阐述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他的各种活动中,特别是教育活动和政治交往中,发挥自己的观点。他的弟子们以极其精练的语言记录下他的言行,整理成书,这就是流传下来的《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著作,被视作儒家的“圣经”。此外,左丘明的《左传》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以及其他著作也都有着关于孔子言行的可靠的记载。
孔子思想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的是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思想。下面就这几方面作一简略介绍。
1.孔子的哲学思想。在古代中国人的思想里,天或天地就是自然界,人们把自然界视为神,把自然规律神化为天命,孔子沿袭了这种原始宗教的有神论思想。由于孔子过分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他忽视对世界本体和自然界的研究和思考,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认为“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孟子:确立孔子与儒学的权威地位
-
[2] 怎样的哲学、孔子及儒学
-
[3] 孔子居卫与儒学的发展和传播
-
[4] 革命派对孔子和儒学的评论
-
[5] 春秋时承周公遗教的孔子儒学
其他推荐
-
图书 从孔子到马一浮
作者:刘炜
图书 从孔子到马一浮
-
2
图书 孔子研究
作者:钟肇鹏
图书 孔子研究
-
3
图书 儒学新诠
作者:韩星
图书 儒学新诠
-
4
图书 孟子与中韩儒学
作者:孙聚友 石永之
图书 孟子与中韩儒学
-
5
图书 三国儒学本论
作者:李甦平
图书 三国儒学本论
-
6
图书 北魏儒学与文学
作者:张鹏
图书 北魏儒学与文学
-
7
图书 《孔子家语》考述
作者:王秀江
图书 《孔子家语》考述
-
8
图书 儒学与君子之道
作者:孙聚友 石永之
图书 儒学与君子之道
-
9
图书 国际儒学研究 第二辑
作者:国际儒学联合会
图书 国际儒学研究 第二辑
-
10
图书 教化视域中的儒学
作者:李景林
图书 教化视域中的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