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越南布标语、两广标话、古骠国三者的关》普标人和古骠国的关系

¥0.8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3-09

字      数: 382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普标人和古骠国的关系

史书上出现过“骠国”(有的写作“僄”)。魏晋间著的《西南异方志》曰:“永昌,古哀牢国,传闻永昌西南三千里有骠国。”范文澜的《唐代佛教》提到“贞元十八年(803年)骠国遣使悉利移来赠其国乐十二曲”。白居易有《骠国乐》一诗记写骠献乐一事。公元4世纪以前至9世纪中叶骠国曾强盛一时。它的疆域很广,东边和东南边与真腊在湄公河流线一带(今泰国北部)接界;东北与南诏相接于伊洛瓦底江以东一带以及瑞丽地区;西面和西北面与大、小婆罗门相接于今天缅甸西南部的阿拉干和北部的曼尼坡以东到孟拱一带地方。有的史学家认为“骠”是pyu的译音,来源于蒲甘建都以前的卑谬prome,那时骠国内盛行小乘佛教。[1]9世纪末南诏击败了骠国,统治了骠人和掸人部落。骠国灭亡后骠人到哪里去了呢?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岑仲勉曾推断说“骠可能为彝族的一派或其近似的族类,后为异族所纂代”[2];李谋认为骠人是白族:“骠、白两者之间并无根本之区别,只是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的两个支系罢了”[3];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认为“骠语是古缅甸人所操语言,属于已死亡的一种缅-倮倮语”。有人则根据在蒲甘发现的于1912年刻写的骠文石碑与缅甸文不同,断定骠人被缅族同化;也有人认为骠人来自西藏。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罗美珍.东南亚相关民族的历史渊源和语言文字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