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四書辨疑卷八 論語
陽貨第十七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註:必時其亡而往者,欲其稱也。遇諸塗而不避者,不終絶也。隨問而對者,理之直也。對而不辨者,言之遜而亦無所詘也。
經言孔子不見,只此一句足以見聖人待陽貨之本心,往拜者迫於禮之當往,不得已而然也。時其亡者,終不欲與之相見,非爲不誠於己而乃復以不誠報之,須其兩停相稱而已也。
遇諸塗而不避者,既已聲言往拜而於道塗偶然相遇,自無避之之理,非欲與之不絶也。隨問而對者,語話之間有問則自是有對,理之直與不直在其所言之事何如耳,只隨問而對,亦未可便以爲理之直也。對而不辨者,亦止是待貨爲兇愚之人,不足與辨,所以不辨,不必稱爲不詘也。
南軒曰:「在禮當往拜,烏得而不往?『時其亡』者,則不欲見之也。『遇諸塗』,則有不得避焉。貨三問而應之如響者,貨蓋不可與言者,故不申己之意,而遜辭以荅之。言雖遜而理亦未嘗枉也,此待惡人之道。」此説爲當。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註:此所謂性,兼氣質而言者也。氣質之性,固有美惡之不同矣。然以其初而言,則皆不甚相遠也。但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於是始相遠耳。程子曰:「此言氣質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性即是理,理無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程子説此言氣質之性,非言性之本,註文説性兼氣質而言,二説相較,程子之説疐礙爲多,不知夫子何故不言性之本,論性不言性之本,而却專言氣質之性,則性之本理昧矣。聖人言論恐不如此踈謬之甚也。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四書辨疑卷五 論語
-
[2] 四書辨疑卷七 論語
-
[3] 四書辨疑卷二 論語
-
[4] 四書辨疑卷一 大學
-
[5] 四書辨疑卷四 論語
其他推荐
-
图书 四書辨疑
作者:(元)陳天祥 光洁
图书 四書辨疑
-
2
课程 午元心《论语》精解八讲
课程 午元心《论语》精解八讲
-
3
图书 人文.第八卷
作者:《人文》编辑部
图书 人文.第八卷
-
4
图书 刘国光文集(第八卷)
作者:刘国光
图书 刘国光文集(第八卷)
-
5
图书 马洪文集(第八卷)
作者:马洪
图书 马洪文集(第八卷)
-
6
图书 财经高教研究.第八卷
作者:应望江
图书 财经高教研究.第八卷
-
7
图书 世界民族·第八卷·美洲大洋洲
作者:郝时远 朱伦
图书 世界民族·第八卷·美洲大洋洲
-
8
图书 乡村建设实验 第八卷
作者:乡村工作讨论会
图书 乡村建设实验 第八卷
-
9
图书 郑新立文集:全16册(第八卷)
作者:郑新立
图书 郑新立文集:全16册(第八卷)
-
10
图书 哈佛燕京学社藏纳西东巴经书.第八卷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 哈佛燕京学社
图书 哈佛燕京学社藏纳西东巴经书.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