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批判性接受

¥2.7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2-09

字      数: 942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新中国初期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批判性接受[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新中国文论70年来一以贯之的主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下简称“西马文论”)则是其中不断激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各种思想论争、应对现实挑战的重要思想资源。长期以来,学界有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认为中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译介和研究始于1978年,标志性事件是徐崇温发表《关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和观点综述》一文,该文系统性地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流变以及代表人物和主要学派。[2]至于西马文论方面,虽然1980年出版的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3]打开了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叙述体系,但是中国学者真正自觉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为名展开研究则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其中,1988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该年陆梅林编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和冯宪光的专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第一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思想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4]因此,在当下的学术史叙述中,西马文论多被认为是新时期以来伴随着20世纪西方文论译介特别是1985年“方法论”热潮而进入中国的西学新潮。[5]但事实上,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开始,目前学界已经关注到胡风(包括“七月派”)对卢卡奇文论的接受,以及布莱希特、萨特的中国译介,等等。[6]因此,本文所欲展开的是重返新中国初期中国对西方学术资源引进和接受的历史现场,重新梳理那一时期中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时期颇具特色的接受模式进行理论提炼。

从现有资料来看,新中国初期译介进入中国且现在我们将之归属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已有不少。[7]根据当时中国学者接受内容的侧重点,下文按现实主义视域和美学视域两个方面展开论述。[8]

一 现实主义视域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党圣元,谭好哲,李昕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百年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