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六上瑶山 向世界奉献了什么?

¥1.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11

字      数: 547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费孝通六上瑶山:向世界奉献了什么?

(一)从《花篮瑶社会组织》谈什么是文化

大瑶山造就了一个不平凡的费孝通,怎么个不平凡?费孝通贡献了什么?1935年第一次上大瑶山调查,费、王写出了《花篮瑶社会组织》,立下了认识中国并改造中国的信念,这是一上大瑶山;二上瑶山不是去的金秀,而是去的龙胜各族自治县,这里瑶族也很多,1951年费孝通作为中央访问团的副团长、广西分团团长,写了《广西龙胜民族民主建政工作》,这篇文章非常重要,我建议大家读一读。今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30周年,我们现在面临很多的民族问题。这篇文章其实在60多年前,就已经预测了很多问题,然后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包括金秀县今天的发展,和我们当时真正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关,让民族和区域两个因素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中国处理民族问题很重要,所以我把它定为二上瑶山。然后是1978年三上瑶山,他对比解放前后,43年后他的结论是“换了人间”,金秀当时的发展已经和解放前不能同日而语了。在1981年四上瑶山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政治上的区域自治和经济上的互惠互利之间的矛盾。在解放以前金秀是七个县分而治之,解放后1952年建立起第一个瑶族自治县,在政治上实现了瑶族的平等和自治,但是在经济上反倒形成了一个山地和平原的隔离,画地为牢。平原的汉族想要山里的木材,山里的瑶族每年缺粮两个月,尤其是在人民公社时期,汉族到山里偷砍木材,瑶族见到就赶走,瑶族到山外去赶集,想买点粮食,汉族也不卖。画地为牢的结果,出现了一个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割断了联系的情况。在费先生的一再呼吁下,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把原来属于汉区的桐木镇、头排镇两个镇划给了金秀,这样就使得金秀不仅有山区,还有平原区;不仅有林区,还有农区。尤其是今天的桐木镇,已经成了金秀县最大的城镇,它的人口超过了县城,而且也是整个金秀县的工业基地,这是费先生的功劳,他首先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不是画地为牢。1982年五上瑶山的时候,费先生提出“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山区不能以农为纲,也不能单纯地搞工业,为老百姓致富出了很多主意。1988年六上瑶山时,他就不光看到了大瑶山,还提出构建岭南开发区,实行整体连片发展战略,以后才有了现在我们的十一省,再加上香港、东南亚、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区的概念。这也是费先生最早提出的“区域协作发展”概念。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包智明.社会学名家讲坛.第4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