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刘震云的创作历程》模拟期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后期,这段时期刘震云尚处于模拟习作阶段,他对于社会的思考还没有完全展开,或者说还没有进入人生和历史的深层,其思想仍局限于已经形成的话语规范之中,此时他写的内容大都也无所谓深度,只是呈现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感触和认知,表达自己对于这种随时代而来的新现象,以及人和人关系所发生改变的模糊思考。叙事方面也显得很稚嫩,有种故作高深的感觉。他把本时期的部分作品选入了《刘震云文集》中的一卷,本卷名字为《向往羞愧》。大约刘震云也认为当时写的这些内容尚且比较稚嫩,只是一个面的扫描,还没有完成聚焦,更不可能透视。人因此也显得单纯,或者说是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他在《向往羞愧》的“自序”中说:
这本书的前一半是一个苍蝇从瓶子里竭力向外撞的伤痛记录,当然那是非常可笑的;后一半是当苍蝇偶然爬出瓶子又向瓶子的回击,当然也是非常可笑的了。每当我们回首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还是一个跌跌撞撞的孩子。[1]
这里刘震云提到的“瓶子”,其实就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最初在瓶中,也就是对世界认识还不到位,更谈不上深刻。到了80年代中后期,他对于之前对世界的认知开始反思和批判。对“瓶颈”的突破可以看作是刘震云思想境界提升的一个标志,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刘震云创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分界线。第一阶段,用他自己的话说,此时的他思想是一张写满了传统文化的纸,为传统的思想所占领,以他人的价值标准为自己的价值标准,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自我确认的依据,很容易为一些事情羞愧脸红。
可以说,在突破这个“瓶颈”之前的写作和思想的刘震云整体上还如同柏拉图“洞穴理论”中黑暗山洞中的人。此时的他习惯了周围的黑暗,只是由于内心的敏感才感受到四周扑面而来的疑惑,感觉到周围诸多拧巴之事,但又找不到这些事情发生的根源。于是他只是出于本能在其中四处搏击,如堂·吉诃德般把风车和羊群都当作敌人。这里当然也和那个时代背景有关系,他从1979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开始写作,其时中国“文革”刚结束,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刘震云曾经成长于其中的那套价值体系完全被颠覆并重建,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该标准的建立也没有完成。作为一个年轻个体,生活在其中,自身不清醒也是难免的,所以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中,普遍表现出对社会现象变化的一种惶惑。这种惶惑中有对流逝既往的留恋,也有对新生事物的欣赏,同时还有对这种旧的价值体系颠覆后无所适从的茫然。这意味着他青少年时期建构起来的价值体系在自身的人生经验中开始受到冲击,开始对周遭的很多不寻常现象进行思考。他前期的作品大都是这一类,涉及主要是权力、伦理等传统向度,当然这里的伦理更侧重于那种对自然人性和行为构成压抑和约束的传统教条性内容。
在1979年11月发表的处女作《瓜地一夜》中,刘震云已经开始把思考聚焦在“权力”和“人性”上了。《瓜地一夜》中讲述一个发生在集体经济时代瓜地的故事。西瓜成熟时,为防止西瓜被偷,村里组织民兵晚上到地里配合看瓜的老肉看瓜。老肉眼神不好使,脾气又拖沓,因此被叫作老肉(“肉”在河南方言里意思是慢腾腾,拖沓的意思)。老肉本来因为身体残疾是常被人看不起的,但因为他本家侄女嫁给了队长的儿子,他便被派来做这个在生产队里比较体面的看瓜的活。结果晚上果然抓住了一个名叫李三坡偷瓜的。李三坡是村里一个老实人,因为老娘在床上病了好几年快断气了,想吃口西瓜,队里又不分瓜,才想到晚上去偷瓜(其实上那个瓜是白天村民卸瓜时李三坡老婆藏在旁边豆地的)。李三坡被抓住后,在如何处理李三坡的问题上,几个帮忙看瓜的民兵与老肉发生了分歧。几个民兵同情李三坡,说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李三坡家里又确实有困难,大家抬抬手让他过去就算了。但老肉坚持要把李老坡交到村上处理。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刘震云的创作历程》拓展期
-
[2] 《刘震云的创作历程》发展成熟期
-
[3] 《刘震云的创作历程》创作发展的动力之源
-
[4] 他的创作历程
-
[5] 创作历程
其他推荐
-
图书 诗探索1982年第2期(总第7期)
作者:谢冕
图书 诗探索1982年第2期(总第7期)
-
2
图书 刘震云小说思想论稿
作者:冯庆华
图书 刘震云小说思想论稿
-
3
图书 诗探索 1982年第8期(总第8期)
作者:谢冕
图书 诗探索 1982年第8期(总第8期)
-
4
图书 世界宗教研究(季刊)1989年第1期(总第35期)
图书 世界宗教研究(季刊)1989年第1期(总第35期)
-
5
图书 诗探索(总第11期)
作者:谢冕
图书 诗探索(总第11期)
-
6
图书 政府管制评论.第1期(总第3期)
作者:王俊豪
图书 政府管制评论.第1期(总第3期)
-
7
图书 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修订本)
作者:张铁夫
图书 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修订本)
-
8
图书 政府管制评论.2016年第1期(总第10期)
作者:王俊豪
图书 政府管制评论.2016年第1期(总第10期)
-
9
图书 刘震云:寻找精神的故乡
作者:陈自然
图书 刘震云:寻找精神的故乡
-
10
图书 政府管制评论.2014年第2期(总第6期)
作者:王俊豪
图书 政府管制评论.2014年第2期(总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