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念溯源

¥2.7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12

字      数: 1073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疾病”概念溯源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爆发了一场关于如何界定“疾病”概念的争论,这场争论正体现了人们试图对“疾病”做出哲学反思的开端。对“疾病”概念的反思和厘定,打开了人们正确认识“疾病”的通路。长期以来,“疾病”仅仅成为一种对人体状态进行否定或负性评价的方式,较少有人通过“疾病”来反思人与自身、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及蕴含在其中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拥有什么样的“疾病”理念,直接决定了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医学”或“健康”观念,我们正是通过对“疾病”的哲学认识来发展医学和追求健康的。

迄今为止,“疾病”概念错综复杂,几乎无法给它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并且,因为人类所发现的疾病种类和治疗方式在不停地变更,疾病概念所包含的内涵也一直在变化。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综合医学史、疾病史中的相关论述对“疾病”概念进行溯源,并探寻它的本质含义和内蕴的伦理精神,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可以说,人类无论以何种方式所撰写的医学史、医疗文化史,在其本质上都是人类对抗疾病的“斗争史”,其中饱含了人们认知和对抗疾病的丰富经验。人们如何认识“疾病”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治疗疾病,都是通过不断的医疗实践而获得的。正是在这些经验性认识的积累中,不断地启发和提升人类的疾病智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学的本质及其发展中的伦理。

一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疾病”诠释

虽然在现代医学中,“疾病”常常作为一个概念出现,但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疾病”中的“疾”和“病”是经常分开使用的两个单独概念,但它们的含义却很模糊,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病,疾加也”和“疾,病也。从疒矢声”。[1]段玉裁的注解为:“析言之则‘病’为疾加也,浑言之则‘疾’亦病也。”[2]他的意思是:精确地说,“病”为“疾加”,是重病;但笼统地说,二者又可以作为同义词使用,“疾”就是“病”,是可以互换的。

现代学者们对疾、病概念做出了进一步的考证。康舒泰从字形、本义和引申义三个方面辨析了“疾”和“病”。[3]他认为,两者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从字形上来看,“疾”是合意字,而“病”则是形声字,其含义也因此产生差异。如“疾”从矢,指的是发病的速度,如“矢”之迅猛,因而多指发病之初。而“病”是“疾加”也,多指小疾变大疾,一疾变多疾,因而“病”在数量和程度上都更为严重,故疾重为病。《扁鹊见蔡桓公》中就有相关的记述,病发之初,扁鹊对蔡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后来他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可见,“病”是“疾重”。后世学者们普遍同意这一解释:“疾”倾向于指一般性的疾病,而病则指重病。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陈默.疾病的伦理认知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