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诺格拉多夫“作者形象”与布斯“隐含作者”在文本分析中的功能试探

¥0.5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10

字      数: 432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维诺格拉多夫“作者形象”与布斯“隐含作者”在文本分析中的功能试探

“隐含作者”和“作者形象”分别是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和苏联语文学家维诺格拉多夫提出的,前者已被叙事界广泛接受,用来分析世界文学作品文本;后者相对较为“失宠”,仅限于对俄罗斯文学作品,特别是故事体的文本分析。本文试图寻找两者相通之处,“打通”两者概念,为文学批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 引言

“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是1961年韦恩·布斯(Wayne C.Booth)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概念,被叙事理论界广泛接受并成为叙事学理论的关键概念之一,促进了叙事学的发展。“作者形象”(образ автора)是俄罗斯文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是苏联语文学家维诺格拉多夫(В.В.Виноградов)所创立的文学修辞学的核心概念。两者概念都是从修辞角度出发,对文学文本做整体的把握分析,逼近原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文学批判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试图追本溯源,解释两种概念的异同,梳理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二 “隐含作者”与“作者形象”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梁建冰.维诺格拉多夫“作者形象”与布斯“隐含作者”在文本分析中的功能试探[C]//王启龙.跨语言文化研究.第九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