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试论秦献公、孝公、惠文王时期东伐诸侯国的战争
秦献公、孝公、惠文王时期东伐诸侯国的战争是战国时期秦国对外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国时期秦国兼并战争的初级阶段。这些战争,一方面反映了秦人在政治上的觉醒和开始对外扩张,另一方面为秦昭王时的大规模兼并战争乃至秦始皇时的兼并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那么,这一时期东伐战争的状况怎样?不同时期的战争在秦国整个兼并战争中的地位如何?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对这一时期的东伐战争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 献公时期:揭开东伐序幕
太史公曰,“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摈)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1]。秦献公时,秦人在政治上觉醒,开始积极向外发展。向外发展主要围绕以收复秦穆公时占据的河西地区为中心。所以秦孝公元年(前361年)令说,“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2]。那么,秦穆公的“河西故地”具体包括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是何时丢失?这里有必要先予述及。
孝公元年令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3]。据此,穆公时东端边境与晋“以河为界”。这里的“河”,据张守节《正义》指黄河一段,“即龙门河”一带。又,穆公十五年(前645年)十一月,晋君(夷吾)“献其河西地”,“是时秦东地至河”。这里的“河西地”,按《正义》为“龙门河”[4]。结合穆公九年晋君(夷吾)曾答应给秦而后来背约未给的晋“河西八城”来看,穆公十五年晋君(夷吾)所献的河西地即指九年曾答应给秦的“河西八城”。如果《正义》注释不误,则河西八城在今陕西省韩城市以南至华县一带。再从秦穆公及秦康公时秦晋在河西地区争夺地看,穆公占据的河西故地当包括北部的梁(梁伯故地)、少梁(今陕西韩城市南)、汪(今陕西澄城县西)、邧(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和新城(今陕西澄城县东北)等地。这时晋在河西还占据着一些地方,如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北徵(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和南部的武城(今陕西华县以东)及其东诸地。康公及其以后,继穆公之后在这一带仍有战事,夺取了武城[5]、北徵(今澄城县)[6]二地。献公欲收复的穆公故地,当主要指这些地方。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秦国王年问题
-
[2] 惠文王嬴驷
-
[3] 秦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
[4] 历史的回顾
-
[5] “春秋五霸”与公元前7世纪的诸侯格局
其他推荐
-
图书 战国秦代法制管窥
作者:刘海年
图书 战国秦代法制管窥
-
2
图书 资源与社会:以商周时期铜器流通为中心
作者:黎海超
图书 资源与社会:以商周时期铜器流通为中心
-
3
图书 跬步集(下册)
作者:李可亭
图书 跬步集(下册)
-
4
图书 跬步集(上册)
作者:李可亭
图书 跬步集(上册)
-
5
图书 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经济卷(下)
作者:周自强
图书 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经济卷(下)
-
6
图书 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
作者:潘明娟
图书 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
-
7
图书 北京史学论丛.2016
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图书 北京史学论丛.2016
-
8
图书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作者:张长寿 殷玮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图书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
9
图书 商周墓葬比较研究
作者:张明东
图书 商周墓葬比较研究
-
10
图书 东亚地区古代铁器及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
作者:王巍
图书 东亚地区古代铁器及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