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研究室学科建设发展历程

¥2.5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8-02

字      数: 1049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东欧研究室学科建设发展历程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东欧研究室成立于1981年。成立之前,研究所对东欧地区国家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65—1968年为起步阶段,着手做了一些铺垫准备工作,也有了一些初步研究成果,但成果内容和成果形式多是些“内部报告”或稍有分析评论的专题报告。1968—1976年,根据中央指示研究所撤销停办,中东欧研究自然完全中止下来。1976年恢复研究所,对中东欧地区国家的研究随之重新开展起来,1976—1980年为东欧研究室成立之前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段为期不长,但成果颇著,写出了不少基础性的、系统性的专项或综合调研成果,也涌现出一些较有理论深度的著述,受到中联部和党中央的重视,同时也为后来成立东欧研究室打下了一些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个时期的研究工作,总体上来说仍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性质,而是根据国际形势变化需要以完成党和国家、部门交办的调研任务为主,而且相当多的成果不供发表,也不允许公开使用。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始于1981年研究所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转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研究室组建后,东欧学科建设走上正轨。东欧研究室成立34年来,学科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创建和调整时期(1981—1999年)与2000年至今。

一 中东欧学科的创建和调整(1981—1999年)

从1981年东欧研究室成立至1999年,受我国改革进程、中东欧地区的变革以及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东欧学科建设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东欧研究室的成立及其初期发展

1981—1982年,东欧研究室已经拥有了一批研究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家学者,他们有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编译组和苏联外交室、外文局、世界历史研究所,有的来自中调部和新华社,有的刚从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留学归国,还有的刚从大学毕业。为了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东欧研究室在用人方面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一方面将一些科研人员送出国进修;另一方面在吸收小语种人才的同时引进历史学和其他专业的高才生。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每个研究对象国都有2—3名科研人员进行专门研究。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同东欧国家关系逐步改善。在此背景下,东欧研究的方向和任务主要是深入、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东欧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其中,对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波兰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改革尝试、匈牙利1968年开始的“新经济改革”、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等问题的介绍和研究较多。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培育,杲文川.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续编.1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