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本论》第一卷一些译文的商榷

¥0.1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1982-05

字      数: 3999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对《资本论》第一卷一些译文的商榷

在我国,《资本论》最早的全译本是郭大力、王亚南合译的1938年版本,这个译本问世以来,无疑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工作,有过很大贡献。但是,解放后,这个译本虽经再版修改,看来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正因为如此,不少同志对编译局的新译本抱有很大期望。

经过几年的阅读,我个人觉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25卷,同郭、王译本比较起来,有很大改进,但是距离高标准、严要求(这是我们翻译经典著作应该争取做到的),看来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我的一个总的感觉是:包括郭、王译本在内,两者都有一些勉强追求通俗化的倾向。

要不要使译文通俗化呢?这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马克思自己说过:“使一门科学革命化的科学尝试,不可能是真正通俗化的东西”,[1]又说:《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2]因此我认为,不能片面地追求译文的通俗化。

那末,如果读者要求译文要通俗易懂怎么办?我想,一方面对于读者来说,应该牢记列宁的警句:“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另一方面,应该要求研究《资本论》和黑格尔哲学的学者们传播一些必要的知识。普列汉诺夫也讲过:“现在关于黑格尔哲学的知识传播得不广,而没有这种知识,就很难领会马克思的方法。”[3]

五、六十年代,我国翻译出版了卢森贝的《资本论注释》、河上肇的《资本论入门》等等,这些当然都是有价值的参考书。但是,从我们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来看,我认为,现在急需的是有关黑格尔逻辑学的知识。因为,缺乏这种知识就不能理解《资本论》,同样也无法译好《资本论》,我们对于马克思的方法的研究,也很难再向前推进一步,把《资本论》中所“隐讳”起来的方法真正发掘出来。

现在,德文和俄文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百卷本已经开始出版发行,我国的经典著作翻译工作也亟待向前推进一步。为此仅将我个人在学习当中对照中文本和德文本(迪茨社,1960年出版《资本论》第1卷)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同译者商榷,并供学习《资本论》的同志参考。(文中重点是我加的,表示掉字或译文不确切——沈)现主要归纳为以下九个部分。

(一)

鉴于目前阅读新译本的同志比较多,所以,现在以新译本为中心,提出一些意见,供参考。

同原文对照起来看,新译本译掉了字的地方比较多。这种情况,有时或许无关重要,有时却比较重要。举例如下:

(1)新译本19页二段(《第二版跋》):“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各种互相矛盾的评论所证明。”根据原文,似应译作:“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对这种方法的(derselben)各种互相矛盾的理解(Auffassungen)所证明。”郭、王译本ⅩⅠⅩ页,同样也漏译了“这种方法”。

(2)新译本53页最后一行至54页:“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原文是:“Die Wertgröβe einer Ware wechselt also direkt wie das Quantum und umgekehrt wie die Produktivkraft der sich in ihr verwirklichenden Arbeit.”(S,45)新译本漏译了动词“变动(wechselt)”,并且译文似乎也不完全确切。按照原文,似应译作.“所以,一个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地变动,与实现在该商品中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郭、王译本11页,也译掉了动词“变动”。

(3)新译本56页二段:“但是,上衣、麻布以及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原文是:“Aber das Dasein von Rock,Leinwand,jedem nicht von Natur vorhandnen Element des stofflichen Reichtums,muβte immer vermittelt sein durch eine spezielle,zweckmäβig produktive Tätigkeit,die besondere Naturstoffe besondren menschlichen Bedürfnissen assimiliert.”(S,47)如果忠于原文来译,应该是:“但上衣、麻布、一切不是天然就存在的物质财富的要素的定在,总是必须通过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某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为媒介。”这里的主语“定在”被译掉了,句子是通俗了,但却离开了马克思的原意。这一段译文,不如郭、王译本(14页一段)比较忠于原意。

(4)新译本60页二段:“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按照原文应该是:“一切劳动,一方面,是在生理学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力的支出;并且(und),在同等的或抽象的、人类的劳动这种属性上(in dieser Eigenschaft),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方面,是在特殊的、规定了目的的形式上的人类劳动力的支出;并且,在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种属性上(in dieser Eigenschaft),它生产使用价值。”

新译本把两处“在……这种属性上”漏译了。郭、王译本(18页)也漏译了。

(5)新译本76页二段:“这样,潜藏在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部对立,就通过外部对立,即通过两个商品的关系表现出来了,在这个关系中,价值要被表现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使用价值,而另一个表现价值的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交换价值。”这里,“在这个关系中”以下的句子,原文是:“…worin die eine Ware,deren Wert ausgedrückt werden soll,unmittelbar nur als Gebrauchtswert,die andre Ware hingegen,worin Wert ausgedrückt wird,unmittelbar nur als Tauschwert gilt.”(S,66—67)根据原文似应为:“……在这个关系中,它的(deren)价值应被表现的一个商品,直接地只有当作使用价值的意义,相反,价值用它(worin)来表现的另一个商品,直接地只有当作交换价值的意义。”原文中“deren”和“worin”,马克思用了斜体字,所以略去不译,就丢掉了正是马克思所强调的地方。郭、王译本(35页)译文较好。

(6)新译本114页二段3—4行:“那末这两种价格就可以安然并存。”按照原文应该是:“那末这两种价格表现(Preisausdrücke)就可以安然并存地进行(laufen)。”

(7)新译本127页二段6—7行:“因为麻布的价格2镑或它的货币名称,已经使麻布把金当作货币。”原文是:“因为麻布的价格2镑或麻布的货币名称,已经使麻布与当作货币的金发生关系(sie bereits auf Gold als Geld bezieht)。”

(8)新译本221页最后一段:“但是,被计算的,只是生产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必要时间。”(郭、王译本192页二段)

原文是:“Sie zählt jedoch nur,soweit diezur Produktion des Gebrauchswert verbrauchte ,Zeit gesellschaftlich notwendig ist.”(S,204.)根据原文应该是:“但是,劳动(Sie)只有在生产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时间是社会必要的这个限度内,才算数。”新译本把主语“劳动”译掉了。(郭、王译本也译掉了)

(二)

新译本有些译文,看来把代词的关系找错了。举例如下:

(1)新译本62页最后一段:“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不可分离的两个要素,同时又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两端即两极;这两种形式总是分配在通过价值表现互相发生关系的不同商品上。”这里的“这两种形式”原文是“它(sie)”,它代“pole(两极)”而非“这两种形式”。虽然价值表现的两极,也就是价值表现的两种形式,但马克思在“(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里,主要是阐述价值表现的“两极”的对立和不可分离性,对两个极的关系做了规定;随后又在(2)和(3)里,分别考察了这两个极;最后考察了作为两个极的统一的简单价值形态的总体。所以,还是把“sie”译作“两极”为好。

(2)新译本77页三段:“然而个别的价值形式会自行过渡到更完全的形式。通过个别的价值形式,商品A的价值固然只是表现在一个别种商品上,但是这后一个商品不论是哪一种,……都完全一样。随着同一商品和这种或那种不同的商品发生价值关系,也就产生它的种种不同的简单价值表现。它可能有的价值表现的数目,只受与它不同的商品种类的数目的限制。这样,商品的个别的价值表现就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延长的、不同的简单价值表现的系列。”(郭、王译本36页一段)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经济学集刊》编辑委员会.经济学集刊(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