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德文化书——致宗白华兄

¥0.0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1989-03

字      数: 504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论中德文化书

这篇文章明确指出,把东西方文化归结为静的文明和动的文明,是不准确的。作者把佛教传入以前的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做了比较,论证了中国固有文明是入世的,而非出世的;是动态的而非静观的;是进取的,而非消沉的。作者特别推崇周秦之际我国的固有文明,特别是孔子的学说,并且举例证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远较欧洲为高。文章主张,把科学本身的价值同资本主义制度利用科学的事,加以区分。既“要唤醒我们固有的文化精神”,又应“吸吮欧洲的纯粹科学的甘乳”。文章还明确提出,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应以马克思与列宁为导师。,在东西文明的激烈论战中,这是一篇主张对我国固有文明、对资本主义文明均持分析态度的代表作。虽然有些观点尚欠成熟,但这种分析的尝试,无疑是很可贵的。

德国人对于我国文化近来仍是十分关心,这真足以使我们增加无限的自觉与自信。德国最近书报,少有机会阅读,但观他们对于相对论、量子论等科学上的新论争,与乎艺术上的表现主义的狂飙运动,他们对于欧洲固有的科学精神与进取主义,似乎也并未全盘唾弃。

东方的精神思想可以以“静观”二字代表之。儒家、佛家、道家都有这种倾向。……这种东方的“静观”和西方的“进取”实是东西文化的两大根本差点。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郭沫若.论中德文化书[C]//陈崧.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增订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