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白居易的家世和早年生活

¥2.8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白居易集综论》

出版日期:1997-01

字      数: 2833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白居易的家世和早年生活

一 白氏祖先世系问题

白居易在为其祖父白锽所作的《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白氏文集》卷二九)中叙述了白氏祖先世系:

白氏芊[1]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至府君高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赠司空。曾祖讳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讳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御。父讳温,朝请大夫、检校都官郎中。公讳锽,字确钟,都官郎中第六子。

士人自叙祖先从出而至著姓公族,原是唐代门阀观念影响、谱牒之学兴盛下的普遍现象。其间世祀绵邈,自然难免附会抵牾,其真伪固不必详论。但白居易所叙这一世系中却存在着明显的舛错:以白乙丙为白胜之子,出现时代谬误。陈振孙《白文公年谱》已指出:“白乙为秦穆将,去白胜几二百年,而云白乙以降,则反以为白胜之后裔,又何其考之不详也。”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三《氏族相传之讹》条也指出:“按白乙丙见于僖之三十三年,白公之死,则哀之十六年,后白乙丙一百四十八年。曾谓乐天而不考古,一至此哉。”

白居易所叙世系当是代表白氏家族的一种意见。这一意见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参考有关白氏世系的其他材料。前人引用的另一材料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但晚出于白氏此文。早于白居易的材料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所撰《唐故中大夫太子内直监白府君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开元419):

君讳羡言,唐之闻人也。昔天命祝融,制有于楚,洎王熊居太子生胜,避地于吴,锡号白公,爰命氏矣。胜孙起适秦为良将,爵武安君。始皇践禄,思武安大业,封太原侯,今为太原人也。后十五叶生建,仕齐为中书令,赠司空公。生曾祖士逊,齐为散骑侍郎。生大父君恕,参神尧皇帝霸府仓曹,转开府大将军加太常卿。生皇考大威,持节沧、绵、梓三州刺史。

此文所叙世系没有牵涉白乙,因此也不存在《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的时代错误。另开元二十七年为白知新所撰《大唐故汴州封丘县令白府君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开元494)也只述及白建为白胜、白起之后,未涉及白乙。这说明列白乙为白胜之子的说法是晚起的。但是,此文直接以秦始皇时代的白起为春秋末期的白胜之孙,在时间上也有疏漏,当如《巩县令白府君事状》那样解释为“裔孙”才可通。另外,此文记白起至白建世系为十五叶,与居易所记二十七代不同。据《北齐书》卷四十《白建传》,建卒于武平七年(576),上距秦初八百馀年,“十五叶”之说显然不妥[2]

《新唐书》卷七五下《宰相世系表五下》所叙世系为:

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伯奚媵伯姬于秦,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孟明视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乞丙,其后以为氏。裔孙武安君起,赐死杜邮,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于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二十三世孙后魏太原太守邕,邕五世孙建。

此表抛开了楚公族白胜一系,而循白乙之线索将白氏族源上溯至周之姬姓。陈振孙《白文公年谱》已驳斥了白乙丙为孟明视之子的说法,所以这一世系同样是不可靠的。但姑且不论这种改动有何根据,它至少避免了《巩县府君事状》白胜、白乙合族后的错误。

综观《太子内监白府君墓志铭》、白居易《巩县令白府君事状》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这三种材料,不难归纳出白氏族源说的演变过程:芊姓说——芊姓、白乙综合说——姬姓说。在这一演变中,《巩县令白府君事状》显然处于一个关键位置。如无它所提出的由白胜到白乙的过渡,就不会有其后的姬姓说。当然,这一说法是否即为白居易自创仍不可遽定。白氏此文撰于元和六年(811),次年《元和姓纂》开始编纂。《元和姓纂》白氏部分已散佚。陈振孙《白文公年谱》有片断称引:“《元和姓纂》载《风俗通》,以白乙为嬴姓。盖亦以其为秦人之意尔。《姓纂》复泛举秦白起、楚白胜、周白圭、汉白生等数人,而皆不能言其自出。”据此,《姓纂》所记世系当与白居易所记不同。但《姓纂》亦引及白乙,似乎已受到芊姓、白乙综合说的影响。其他宋人所编系谱中,《通志·氏族略》采用芊姓说,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为芊姓、白乙综合说,可见白居易文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取姬姓说而舍芊姓说的用意很明显:更增加白氏族源的文明成分。而提出芊姓、白乙综合说的动机是什么呢?难道仅止于增加历史之淆乱么?

除以上三说外,白氏族源还有一说,即是只自承为白起之后,如《大唐故可左监门卫将军上柱国白府君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开元415):“君讳知礼,字崇敬,岐邑郿人也。其先武安君之苗胤。曾祖玄范,隋青州北海尉……”。此说盖起源最早,太原白氏最初当只自称为白起之后,以后才进一步向上追溯至芊姓。此白知礼非白建之后,与下文所考之士逊一族无关,所采用的族源说大概也是太原白氏一般所采用的。

《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的另一问题出在白锽这一支与白建的关系上。白居易在为其父白季庚所作的《襄州别驾府君事状》中又说:

初高祖赠司空,有功于北齐,诏赐庄宅各一区。在同州韩城县,至今存焉。故自司空而下,都官郎中而上,皆葬于韩城县。

陈寅恪指出:白建“生存时期,周齐二国,东西并峙,互相争竞。建为齐朝主兵之大臣,其所赐庄宅,何得越在同州韩城即仇雠敌国之境内乎?其为依托,不待辨论也”;又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白建字彦举,后周弘农郡守,邵陵县男”之记载,谓:“此白建既字彦举,与北齐主兵大臣之姓氏名字俱无差异,是即乐天所自承之祖先也。但其官则为北周弘农郡守,与北齐赠司空之事绝不能相容。其间必有窜改附会,自无可疑。”[3]

陈氏这一论断,基本可视为定论。据存世唐代墓志,可进一步考明其附会之迹。前引《太子内直监白府君墓志》所记白羡言之祖父君恕、父大威,又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不过在《世系表》中却列于北周之白建系下,《世系表》并漏载羡言之曾祖士逊一代。现据墓志可知,这一系才是北齐白建的真正后裔。《世系表》中只有北周弘农郡守之白建,已将此白建(如果确名白建的话)与北齐白建混为一谈,故将君恕这一支也收入,但却漏掉一代。又前引《封丘县令白府君墓志》所记白知新之祖父君慜,亦见于《世系表》;记知新之“曾祖逊,北齐散骑常侍”,与《太子内直监白府君墓志》所载之“士逊”当为一人。据两墓志,北齐白建,子士逊(或逊),官北齐散骑常侍,士逊子君恕、君慜。君恕子大威,大威子羡言,羡言子庆先、嗣先。君慜子弘俨,弘俨子知新,知新子岩之、嶷之、子兰。这一系中,君恕为开府大将军加太常卿,君慜、大威为刺史,羡言为中大夫,知新为县令,庆先为县丞,弘俨、嗣先为参军。白羡言娶“河南贺若氏,海陵公怀武之孙也”,一女嫁李氏,为平遥县君。白知新娶荥阳郑氏,曾祖郑筠为眉、邛、绵、梓州刺史,祖郑升孝为始安县令,父郑嘉瑞为安南法曹参军。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格式引文
谢思炜.白居易集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复制
MLA格式引文
复制
APA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账户:,可用余额

支付宝支付
微信支付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