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跨文化传播与适应研究》> 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作者
出版日期2011-08
字数1010字
关键词
中图分类
折扣价¥0.11定价:¥0.18

跨文化适应过程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跨文化人群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Bennett(1993)建立了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他认为,发展跨文化敏感就是指个人将自身身份特征作为一个文化因素来理解的一种扩大意识,将对个人的理解既作为个体也作为一种文化意义的创造。这个模式强调个人对文化差异的主观感受是一种无意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它强调跨文化敏感度是对现实的建构(construction of reality),而非某些特别行为的总和(collection of specific behaviors)。这个模式主要帮助跨文化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学生们在不同阶段的跨文化感受,并以此为依据,设置相应的课程,以帮助学生解决跨文化问题。

相关词

相关推荐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
错误反馈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安然.跨文化传播与适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安然.跨文化传播与适应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