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现实指向与人文关怀》>
文化自信的“自我辩证”及“中华性”文论话语型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从“失语症”的焦虑到“中华性”的寻绎是中国现代性进程中中国文论身份及话语的探索与建构之路。“中华性”话语型深蕴着民族特色、中国特性之呈现和诉求,也表征着中国特色现代性的文化路向、转向及追求,其中“包含着国族(民族)文化身份的自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经济时代转型、社会文明程度及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的互动交流及影响传播、暗含意识形态因素的文化政治角逐、未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文化思考等诸多因素”。但在我们进行“中华性”文论话语型建构时需要引起格外注意的两个问题是文化自信的“自我辩证”和“中华性”话语型的“世界性”。某种意义上,它们构成了我们话语体系建构及言说的“度”。
文化自信的“自我辩证”及“中华性”文论话语型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从“失语症”的焦虑到“中华性”的寻绎是中国现代性进程中中国文论身份及话语的探索与建构之路。“中华性”话语型深蕴着民族特色、中国特性之呈现和诉求,也表征着中国特色现代性的文化路向、转向及追求,其中“包含着国族(民族)文化身份的自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经济时代转型、社会文明程度及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的互动交流及影响传播、暗含意识形态因素的文化政治角逐、未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文化思考等诸多因素”。但在我们进行“中华性”文论话语型建构时需要引起格外注意的两个问题是文化自信的“自我辩证”和“中华性”话语型的“世界性”。某种意义上,它们构成了我们话语体系建构及言说的“度”。
出版日期2021-11-01
字数1995字
关键词
所属分类
定价¥0.0
简介
相关推荐
- [1] 马克思恩格斯论科学技术的性质
- [2] 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 [3] 马克思主义审美需要论
- [4]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当代价值
- [5]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中的时间维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