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体育话语权研究
本书旨在通过学校体育话语权研究以提升学校体育话语权、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而提高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这不仅符合新时代中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需求,也是实现2035年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学校体育体系远景目标的需要。本书借助话语权力理论,结合传播理论和软实力理论,以中国学校体育话语权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和数理统计等,对学校体育话语权的概念进行界定,解析学校体育话语权的本质和要素;并对中国学校体育话语权的现实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进而提出中国学校体育话语权的提升策略。
新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与现实
本书是一部深刻洞察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著作。该书从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双重视角切入,拓展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与外延,并揭示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全书以理论框架与现实启示为核心,勾勒出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应对全球经济风险的战略路径,帮助读者透视全球经济竞争的复杂局势与经济权力的运行规律,为应对当前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中的经济安全挑战、探索中国经济安全的未来路径贡献独特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差异论
本书以差异为分析视角,以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差异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通过对古希腊哲学家和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差异思想进行梳理,提炼了研究差异的意义。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差异思想的内容、本质与特征。基于此,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差异的内涵、本质、基本维度与特性。通过考察当前人们在发展中所面对的差异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差异问题的困境。最后,从理念与机制、结构与功能、诉求与规约三个方面,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差异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人们从有限片面的差异状态走向更高层次的共同性发展,进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一种新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路径。
群学研究.2024年.第1期
《群学研究》志在承担时代使命,开创一个供学界同仁发挥创造力的新平台。盼东箭南金,汇聚于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共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当代中国文明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本期为《群学研究.2024年.第1期》包括群学研究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为己任、以“两个结合”引导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创新发展等文章。
“读书种子”方孝孺与圣贤之学
本书之精神旨趣在于体察“读书种子”的典范——方孝孺,看他究竟是怎样用圣贤之学保障其勇猛前行所需要的思想、意志、信仰及行动的自由。
中国现代社团“文学丛书”叙录:全二册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众多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文学社团,以及其他综合性团体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丛书”,这些“文学丛书”是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其“文学丛书”的深入探讨却显得相对冷清,鲜有学者涉足。本书开创性地对中国现代二十余个社团所编辑出版的数十种“文学丛书”,及其涵盖的数百种著作(尤其是原创作品)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梳理与记录。它以各社团推出的“文学丛书”为纲,以各部著作为目,根据“文学丛书”的出版时间顺序,对每部著作的封面(或扉页)、版权信息、书名、作者与译者、出版机构、出版时间、目录结构、序跋内容,以及相关的述评、著作广告等文献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叙录,形成一部集成性、系统性的文献著作。
本书是一项规模宏大、史料价值较高的学术著作。它以其鲜明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发掘了许多新的文学史实,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对于重新书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本书无疑将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帮助,同时也为后来的研究者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启迪。
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空间蔓延的危害及其治理:全二卷
本著在国内率先对美国大都市区的起源、形成、发展、影响和治理进行了全面、综合、深入的考察,涉及层面非常广泛,囊括了城市空间发展、城市经济、交通运输、族裔和阶级关系、地方政府体制、城市更新改造、生态环境保护、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理论等多方面的内容。作者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期以来流行的城市空间周期论(spatial cycles)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了自己新的城市空间发展理论——聚集扩散论,指出聚集与扩散是城市空间发展中对立统一的运动,是同步发展和交叉进行的,并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始终,从而形成了当代美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形态。该理论可以使人在郊区化进程中看到城市的聚集过程,从而避免得出大城市行将消亡的悲观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