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史诗文化研究
西南史诗是中国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在中华大地上根脉延绵。尽管在时代的洪流中,史诗的传统形式逐渐消退,但生长于民间,赓续于时间,承继于空间的西南史诗文化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并牢固地流淌于人民血脉。20世纪中后期的西南史诗研究遵循“鱼儿要放在水中看”的观点,被置于文化系统中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解读与研究,西南史诗不再仅仅被视为与作家文学相对的“民间文学”,而是重新定位为与民众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口头传统,成为“范例的宏大叙事”。西南史诗是与仪式共生的展演吟唱体系,单纯的文学研究或单纯的文化研究都无法有效帮助把握西南史诗文化的流变轨辙,本书在与文化持有人、地方政府、学术共同体的交流互动中,更加确证了西南活形态史诗的特殊性,因而整体性视域的研究可以为西南史诗的研究带来更为有效的理论实践。本书考察西南史诗文化空间、文化想象、文化理想、文化自律、文化表达、文化价值,探讨西南史诗文化的地域特点与内部差异,尝试建构其“动”“静”立体模型,扩展本土文化遗产的独特性认识。
中国早期文明研究:庆祝王巍先生七十寿辰论文集
本书为庆祝王巍先生70寿诞而作,是关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的论文集。内容涉及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过程中的史前、商周、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出土器物和遗迹等研究对象,以及对考古学研究中方法、技术、理论的相关思考与研究。本书内容丰富,既有对某一区域考古学文化与早期社会发展的宏观思考,又有对某一类遗迹现象的微观分析,更有对玉器、陶器等具体器物研究在理论、方法乃至技术上的讨论。
中外文论.2023年.第2期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当代文艺也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应势发展,并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新的文艺现象、文艺方法、文艺思潮等。今天,文艺理论研究者既要面对文艺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见解,也要探讨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新表达、新方向、新形态。在中华民族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今天,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也在“后理论时代”语境中获得了更多的全球性空间。本书将从理事专访、西方文论、中国文论建设、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译文等方面展开论述。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2024年.第二辑:总第十辑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是由安徽师范大学高端科研平台“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安徽省重点智库“安徽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学术辑刊,每年出版两期。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担任主编,安徽师范大学李琳琦教授担任执行主编,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主要刊登中国区域文化的理论和创新研究相关前沿成果。开设有“笔谈”“理论反思”“专题研究”“文化创新”“特色史料”“书评”等专栏。
南大亚太评论.第10辑
《南大亚太评论》是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出版物之一,每年两辑。选题内容涵盖大亚太地区和相关全球性问题,包括政治、外交、安全、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辑为《南大亚太评论.第10辑》,2024年第1期 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百年回顾(下),包括国际秩序变革的多样化形态、印度莫迪政府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等文章。
混沌、奥秘,社会学之本质:社会现象学论文集
因应社会学兼具的思辨性与科学性,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现象学反思”涉及社会学的思辨性,分析牵涉“他性”的社会理论(social theory),以及社会理论与现象学反思在存在论和诠释论上的关联;第二部分“社会学之本质”关注科学性,聚焦社会学理论(特殊理论)在方法论、认识论、实在论和诠释论中的问题,以及理论社会学(普遍理论)在社会学和哲学上的旨趣、处境和内容;第三部分提出了作者构思的理论社会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