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保护促进中国消费的机制与实证研究
本书聚焦于司法保护对消费的作用机理,通过理论分析,诠释了司法保护如何对消费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建立了省级的司法保护指标体系,利用各省份的宏观统计数据以及家庭调查和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从供需两个角度针对司法保护和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证检验,为进一步提振消费提供了参考依据。
农村绿色发展:理论分析与政策研究
本报告作为系统阐述农村绿色发展的国家智库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研创。
农村绿色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核心内容,研究农村绿色发展理论与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本报告在系统阐述农村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农村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创造性地构建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体系,提出了“十四五”和2035年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目标,以及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对策建议;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理论问题及政策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人居整治的国内外经验,剖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三个方面提出了整治提升的政策建议。
中韩日儒学实论
本书的主旨内容是对中韩日儒学哲学本质的研究,由绪论、三章、附录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作者之所以撰写这部书的因缘。正文三章对中韩日儒学哲学本质的特点以及这种特点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其中第一章“以仁为体”的中国儒学揭示了“仁学”作为中国儒学“基因”的本根性和本体性及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价值。第二章“重情重实”的韩国儒学指出了情(四端七情)和实(实学)凸显了韩国儒学的哲学本质并对韩国社会的近代化起了导向作用。第三章“化体为用”的日本儒学剖析了尚形而下性为日本儒学的基本哲学形态及日本民族重实践、重实效、重事功的品格。附录部分详叙了作者的学术生涯。
语言的起源和语言相对论
从语言起源和进化的角度来论述语言相对论,是研究语言相对论的一个全新视角。从起源和进化的角度,人类与任何进化阶段的动物处于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边,根本在于人拥有“言语-思维”机制。由于语言的产生,动物那些基于“剌激—反应”、基于普遍逻辑规律、基于生存需求的智能行为,才有可能发展成人类的思维。从语言的起源来看,语言从一产生就是形成思想的唯一途径;在语言产生之前,并没有学者现在谈论的(人类)思维和思想。这种观察和思考,可以成为检验语言相对论假说的一个新切入点。
西周甲骨探论(增订本)
《西周甲骨探论》初版于1984年,距今已出版近四十年,是关于西周甲骨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为把作者对西周甲骨研究的一些新认识和成果提供给学术界,现将该书修订再版。我们不仅修订了原书部分内容,并整合了作者陆续发表的有关西周甲骨研究论文。此次再版,将原书的手写影印繁体版改为简体字印刷体,或将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阅读方便。
近年,西周甲骨不断有新的发现,诸如高青、洛阳、邢台、琉璃河、姚河塬等地,特别是周原周公庙有字甲骨的成批发现,待其整理公布面世后,必将掀起一个全面深入研究新高潮。而本书的面世,是为这批甲骨研究新高潮的“预热”,将满足广大西周甲骨研究学者的需要,以期推动西周甲骨研究的前进!
润物无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红色文化整合、转化、传承、发扬上具有重要责任,要善于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滋养大学生的思想,润心启智,引导莘莘学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用透彻的理论阐释红色文化的价值立场,引导大学生铸牢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二是用生动的实践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历史观,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与归属感,构筑中国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情怀。三是用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组织、网络教学创新,把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四是用党史教育激活红色基因,引导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和勇气。